黑龙江畜牧兽医

试验研究

  • 磷酸二酯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中的表达分析

    张良;万凯;陈灰;李慧萍;刘淑英;

    为了探究磷酸二酯酶(PDEs)家族成员表达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关系,试验采用PCR技术检测了PDE家族除PDE6、PDE10和PDE11基因外的各亚型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小鼠乳腺上皮细胞(mMECs)及小鼠乳腺(mMG)中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这些PDE家族亚型的表达差异及PDE4抑制剂RO-20-172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MECs中,PDE3B、PDE5A、PDE8B、PDE9A基因呈高表达;在mMECs中,PDE2A基因呈高表达;而在mMG中,PDE2A、PDE3A基因呈高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8 h后bMECs中PDE1C、PDE4A、PDE4B、PDE4C、PDE4D、PDE5A、PDE8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PDE1B、PDE7A、PDE7B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mMECs中PDE1B、PDE1C、PDE2A、PDE3A、PDE4A、PDE4C、PDE4D、PDE5A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PDE7A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mMG中PDE1B、PDE3A、PDE4C、PDE4D、PDE5A、PDE8A、PDE8B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PDE1C、PDE4B、PDE7B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加入PDE4抑制剂RO-20-1724孵育8 h后可极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mMECs中IL-1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说明乳腺上皮细胞中PDE家族的一些亚型表达存在种属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可引起不同PDE亚型表达发生改变。

    2024年01期 No.685 1-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磷酸二酯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中的表达分析

    张良;万凯;陈灰;李慧萍;刘淑英;

    为了探究磷酸二酯酶(PDEs)家族成员表达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关系,试验采用PCR技术检测了PDE家族除PDE6、PDE10和PDE11基因外的各亚型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小鼠乳腺上皮细胞(mMECs)及小鼠乳腺(mMG)中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这些PDE家族亚型的表达差异及PDE4抑制剂RO-20-172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MECs中,PDE3B、PDE5A、PDE8B、PDE9A基因呈高表达;在mMECs中,PDE2A基因呈高表达;而在mMG中,PDE2A、PDE3A基因呈高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8 h后bMECs中PDE1C、PDE4A、PDE4B、PDE4C、PDE4D、PDE5A、PDE8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PDE1B、PDE7A、PDE7B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mMECs中PDE1B、PDE1C、PDE2A、PDE3A、PDE4A、PDE4C、PDE4D、PDE5A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PDE7A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mMG中PDE1B、PDE3A、PDE4C、PDE4D、PDE5A、PDE8A、PDE8B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PDE1C、PDE4B、PDE7B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加入PDE4抑制剂RO-20-1724孵育8 h后可极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mMECs中IL-1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说明乳腺上皮细胞中PDE家族的一些亚型表达存在种属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可引起不同PDE亚型表达发生改变。

    2024年01期 No.685 1-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红豆杉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

    汤笛;孙召君;王蕊;董洪亮;张鑫丽;赵伟;

    为了探究红豆杉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红豆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红豆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日按体重8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溶液,阴性对照组小鼠按体重0.01 mL/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给予3 d,以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模型建立后,阳性药物组小鼠按体重10 mg/kg灌胃盐酸左旋咪唑溶液;红豆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体重150 mg/kg、300 mg/kg、600 mg/kg灌胃红豆杉多糖溶液,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按体重0.01 mL/g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给予30 d,给药结束后测定小鼠脏器(肝脏、脾脏、胸腺)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补体3(C3)、补体4(C4)、CD3、CD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IL)-2、IL-4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成功建立了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与阴性药物比较,模型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血清C3、C4、CD3、CD4、IgA、IgG、IgM、IL-2、IL-4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红豆杉多糖各剂量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红豆杉多糖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红豆杉多糖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C3、C4、CD3、CD4、IgA、IgG、IgM、IL-2、IL-4含量(P<0.05或P<0.01)。说明红豆杉多糖可以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免疫因子水平,从免疫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2024年01期 No.685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5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红豆杉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

    汤笛;孙召君;王蕊;董洪亮;张鑫丽;赵伟;

    为了探究红豆杉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红豆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红豆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日按体重8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溶液,阴性对照组小鼠按体重0.01 mL/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给予3 d,以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模型建立后,阳性药物组小鼠按体重10 mg/kg灌胃盐酸左旋咪唑溶液;红豆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体重150 mg/kg、300 mg/kg、600 mg/kg灌胃红豆杉多糖溶液,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按体重0.01 mL/g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给予30 d,给药结束后测定小鼠脏器(肝脏、脾脏、胸腺)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补体3(C3)、补体4(C4)、CD3、CD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IL)-2、IL-4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成功建立了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与阴性药物比较,模型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血清C3、C4、CD3、CD4、IgA、IgG、IgM、IL-2、IL-4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红豆杉多糖各剂量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红豆杉多糖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红豆杉多糖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C3、C4、CD3、CD4、IgA、IgG、IgM、IL-2、IL-4含量(P<0.05或P<0.01)。说明红豆杉多糖可以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免疫因子水平,从免疫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2024年01期 No.685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5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毛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中黑色素分布及ASIP蛋白的表达定位

    邓雅迪;张雪梅;王旭光;

    为了研究ASIP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被毛颜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试验分别选取体况良好的3只野生型纯白色中国美利奴细毛羊,20只纯白色、8只棕色和10只黑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背部的皮肤组织,通过H.E.染色对比样本皮肤组织结构及黑色素分布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白色、棕色、黑色3种皮肤组织中ASIP蛋白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表明:野生型与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皮肤均由表皮、真皮、皮下结缔组织3部分组成,且表皮层最薄,各毛色皮肤结构组成无差异;黑色素颗粒主要分布于黑色、棕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的毛囊、毛干中,且黑色较棕色皮肤组织中分布的黑色素颗粒更为密集,而在白色被毛的野生型和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中均未发现黑色素颗粒;ASIP蛋白在白色被毛的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表皮、毛囊外根鞘、毛乳头周围的毛基质中大量存在,在棕色、黑色皮肤组织中几乎不存在。说明ASIP蛋白在特定部位的表达情况与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白色被毛毛色的发生相关。

    2024年01期 No.68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毛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中黑色素分布及ASIP蛋白的表达定位

    邓雅迪;张雪梅;王旭光;

    为了研究ASIP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被毛颜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试验分别选取体况良好的3只野生型纯白色中国美利奴细毛羊,20只纯白色、8只棕色和10只黑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背部的皮肤组织,通过H.E.染色对比样本皮肤组织结构及黑色素分布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白色、棕色、黑色3种皮肤组织中ASIP蛋白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表明:野生型与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皮肤均由表皮、真皮、皮下结缔组织3部分组成,且表皮层最薄,各毛色皮肤结构组成无差异;黑色素颗粒主要分布于黑色、棕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的毛囊、毛干中,且黑色较棕色皮肤组织中分布的黑色素颗粒更为密集,而在白色被毛的野生型和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中均未发现黑色素颗粒;ASIP蛋白在白色被毛的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表皮、毛囊外根鞘、毛乳头周围的毛基质中大量存在,在棕色、黑色皮肤组织中几乎不存在。说明ASIP蛋白在特定部位的表达情况与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白色被毛毛色的发生相关。

    2024年01期 No.68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专论与综述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鱼类养殖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俊祥;郑佩华;鲁耀鹏;李军涛;张秀霞;张泽龙;冼健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鱼类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育种为提高养殖鱼类产量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满足全球对优质蛋白日益增长的需求,亟需应用新技术加速育种进程,以进一步提升鱼类产量。基因编辑技术(包括ZFNs、TALLENS和CRISPR/Cas9)是目前加快遗传改良进程的重要工具,其中CRISPR/Cas9技术在编辑基因方面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在养殖鱼类基因编辑中的应用不断扩大。目前研究人员已对20多个鱼类养殖品种进行优良性状改良。文章总结了CRISPR/Cas9技术及其在鱼类养殖业中的应用及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CRISPR/Cas9技术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1期 No.685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2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鱼类养殖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俊祥;郑佩华;鲁耀鹏;李军涛;张秀霞;张泽龙;冼健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鱼类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育种为提高养殖鱼类产量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满足全球对优质蛋白日益增长的需求,亟需应用新技术加速育种进程,以进一步提升鱼类产量。基因编辑技术(包括ZFNs、TALLENS和CRISPR/Cas9)是目前加快遗传改良进程的重要工具,其中CRISPR/Cas9技术在编辑基因方面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在养殖鱼类基因编辑中的应用不断扩大。目前研究人员已对20多个鱼类养殖品种进行优良性状改良。文章总结了CRISPR/Cas9技术及其在鱼类养殖业中的应用及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CRISPR/Cas9技术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1期 No.685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2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羊育种功能基因验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闫晓敏;李文泽;龚高;严晓春;苏奕忻;张露丹;张嘉欣;苏蕊;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对目的基因进行特定修饰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育种、疾病模型构建等研究领域。CRISPR/Cas9系统由重复和间隔单元组成的CRISPR阵列和一个Cas基因座位组成,能够对生物体性状进行目的基因定点编辑,具有简单、精确且高效的特点。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引入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缺失、点突变和单核苷酸突变等不同形式的修饰广泛应用于畜禽的基因编辑,以研究畜禽关键基因功能,从而加速性状改良。相较于猪、鸡等其他畜禽,CRISPR/Cas9技术对羊的研究相对滞后。文章重点阐述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羊育种功能基因验证中的应用,对其在产肉性状、纤维性状、泌乳性状和人类疾病模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前景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我国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No.685 29-3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1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羊育种功能基因验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闫晓敏;李文泽;龚高;严晓春;苏奕忻;张露丹;张嘉欣;苏蕊;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对目的基因进行特定修饰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育种、疾病模型构建等研究领域。CRISPR/Cas9系统由重复和间隔单元组成的CRISPR阵列和一个Cas基因座位组成,能够对生物体性状进行目的基因定点编辑,具有简单、精确且高效的特点。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引入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缺失、点突变和单核苷酸突变等不同形式的修饰广泛应用于畜禽的基因编辑,以研究畜禽关键基因功能,从而加速性状改良。相较于猪、鸡等其他畜禽,CRISPR/Cas9技术对羊的研究相对滞后。文章重点阐述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羊育种功能基因验证中的应用,对其在产肉性状、纤维性状、泌乳性状和人类疾病模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前景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我国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No.685 29-3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1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畜牧科学

  • 基于转录组测序挖掘雌性鸡胚性腺不对称发育中的重要lncRNA及其靶基因

    韩紫燕;鲍海港;

    为了挖掘雌性鸡胚性腺不对称发育中的重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其靶基因,试验以采集的胚胎孵化第9天(E9阶段)的雌性鸡胚两侧性腺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雌性鸡胚左右两侧性腺进行转录组分析预测lncRNA,运用DESeq2 v1.30.1软件鉴定两侧性腺间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预测差异表达lncRNA的顺式和反式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验证重要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转录组分析预测出653个基因间lncRNA,467个内含子lncRNA,1 339个反义lncRNA。雌性鸡胚左右两侧性腺间有1 856个差异表达mRNA和443个差异表达lncRNA。GRIA1、DIO3、FSHR、LHX9、CYP17A1和TOX3等229个基因为差异表达lncRNA的靶基因。两侧性腺差异表达lnc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到了类固醇代谢过程、细胞内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正向调节、代谢通路等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验证重要靶基因的表达结果与RNA-seq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雌性鸡胚左右两侧性腺具有不同表达水平和特异性表达的mRNA和lncRNA,它们可能影响雌性鸡胚左右两侧性腺的不对称发育。

    2024年01期 No.685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7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转录组测序挖掘雌性鸡胚性腺不对称发育中的重要lncRNA及其靶基因

    韩紫燕;鲍海港;

    为了挖掘雌性鸡胚性腺不对称发育中的重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其靶基因,试验以采集的胚胎孵化第9天(E9阶段)的雌性鸡胚两侧性腺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雌性鸡胚左右两侧性腺进行转录组分析预测lncRNA,运用DESeq2 v1.30.1软件鉴定两侧性腺间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预测差异表达lncRNA的顺式和反式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验证重要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转录组分析预测出653个基因间lncRNA,467个内含子lncRNA,1 339个反义lncRNA。雌性鸡胚左右两侧性腺间有1 856个差异表达mRNA和443个差异表达lncRNA。GRIA1、DIO3、FSHR、LHX9、CYP17A1和TOX3等229个基因为差异表达lncRNA的靶基因。两侧性腺差异表达lnc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到了类固醇代谢过程、细胞内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正向调节、代谢通路等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验证重要靶基因的表达结果与RNA-seq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雌性鸡胚左右两侧性腺具有不同表达水平和特异性表达的mRNA和lncRNA,它们可能影响雌性鸡胚左右两侧性腺的不对称发育。

    2024年01期 No.685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7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细胞上清液外泌体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魏梦珍;张丹丹;汤文魁;刘权辉;王国栋;黄奔;

    为了比较不同方法提取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细胞上清液外泌体的效果,试验采用超速离心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以纳米流式仪检测外泌体浓度和粒径,Western-blot法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物蛋白并通过Image J软件分析其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超速离心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外泌体均具有圆盘状的双层膜结构,且轮廓清晰,但是试剂盒法提取的外泌体中存在其他蛋白质颗粒。超速离心法提取获得的外泌体较为分散,外泌体粒径集中在55~60 nm之间;试剂盒法提取获得的外泌体大小更为均一,外泌体粒径集中在58 nm左右。两种方法提取的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63和TSG101蛋白均呈阳性。试剂盒法提取的外泌体浓度极显著高于超速离心法(P<0.01),提取的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63和TSG101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极显著高于超速离心法(P<0.01)。说明超速离心法和试剂盒法均可以从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重编程过程的细胞上清液中提取出外泌体,区别在于超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纯度更高,试剂盒法提取的外泌体浓度更高。

    2024年01期 No.685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细胞上清液外泌体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魏梦珍;张丹丹;汤文魁;刘权辉;王国栋;黄奔;

    为了比较不同方法提取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细胞上清液外泌体的效果,试验采用超速离心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以纳米流式仪检测外泌体浓度和粒径,Western-blot法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物蛋白并通过Image J软件分析其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超速离心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外泌体均具有圆盘状的双层膜结构,且轮廓清晰,但是试剂盒法提取的外泌体中存在其他蛋白质颗粒。超速离心法提取获得的外泌体较为分散,外泌体粒径集中在55~60 nm之间;试剂盒法提取获得的外泌体大小更为均一,外泌体粒径集中在58 nm左右。两种方法提取的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63和TSG101蛋白均呈阳性。试剂盒法提取的外泌体浓度极显著高于超速离心法(P<0.01),提取的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63和TSG101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极显著高于超速离心法(P<0.01)。说明超速离心法和试剂盒法均可以从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重编程过程的细胞上清液中提取出外泌体,区别在于超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纯度更高,试剂盒法提取的外泌体浓度更高。

    2024年01期 No.685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乾肉羊PDK4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及多态性分析

    缪立生;肖成;杨少滢;栾祜;赵文军;沈宏旭;刘宇;曹阳;巩俊明;

    为了研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基因在双乾肉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以45只健康的8月龄双乾肉羊公羊为研究对象,屠宰后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及背最长肌,利用PCR法与Sanger测序法结合的方式检测PDK4基因外显子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并与肉质性状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DK4基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在十二指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DK4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2个SNP位点,分别为Chr 4.14723148 T>C突变、Chr 4.14723208 T>C突变。Chr 4.14723148 T>C存在2种基因型,分别为CC和CT基因型;Chr 4.14723208 T>C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是TT、TC和CC基因型。突变基因型分布符合哈代温伯格(Hardy-Weinberg)定律,突变个体在群体中处于稳定状态。Chr 4.14723148 T>C和Chr 4.14723208 T>C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94和0.61,均为高度多态(P>0.5),Chr 4.14723148 T>C突变中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其个体压榨水分率显著低于CT基因型个体(P<0.05)。说明双乾肉羊群体稳定存在Chr 4.14723148突变位点,并且CC优势基因型个体肌肉水分保持能力更强,正向影响肉质性状。

    2024年01期 No.685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双乾肉羊PDK4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及多态性分析

    缪立生;肖成;杨少滢;栾祜;赵文军;沈宏旭;刘宇;曹阳;巩俊明;

    为了研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基因在双乾肉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以45只健康的8月龄双乾肉羊公羊为研究对象,屠宰后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及背最长肌,利用PCR法与Sanger测序法结合的方式检测PDK4基因外显子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并与肉质性状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DK4基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在十二指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DK4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2个SNP位点,分别为Chr 4.14723148 T>C突变、Chr 4.14723208 T>C突变。Chr 4.14723148 T>C存在2种基因型,分别为CC和CT基因型;Chr 4.14723208 T>C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是TT、TC和CC基因型。突变基因型分布符合哈代温伯格(Hardy-Weinberg)定律,突变个体在群体中处于稳定状态。Chr 4.14723148 T>C和Chr 4.14723208 T>C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94和0.61,均为高度多态(P>0.5),Chr 4.14723148 T>C突变中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其个体压榨水分率显著低于CT基因型个体(P<0.05)。说明双乾肉羊群体稳定存在Chr 4.14723148突变位点,并且CC优势基因型个体肌肉水分保持能力更强,正向影响肉质性状。

    2024年01期 No.685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兽医科学

  • 小檗碱消除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左丽;旷年玲;王芝超;张永英;石玉祥;王风申;

    为了研究小檗碱消除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效果,试验以3株ESBLs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小檗碱作用3株ESBLs大肠杆菌前后的MIC变化,然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小檗碱作用后大肠杆菌R质粒、ESBLs活性、生物被膜形成及外排系统AcrA mRNA、AcrB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3株ESBLs大肠杆菌对小檗碱的MIC均为2.00 mg/mL;经小檗碱作用后有2株ESBLs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的MIC从32.00 mg/mL降至8.00 mg/mL,有1株ESBLs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的MIC从32.00 mg/mL降至16.00 mg/mL。经小檗碱作用后有2株ESBLs大肠杆菌质粒条带消失2条,有1株ESBLs大肠杆菌质粒条带消失1条;3株ESBLs大肠杆菌的ESBLs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3株ESBLs大肠杆菌外排系统AcrA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2株ESBLs大肠杆菌外排系统AcrB 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说明小檗碱对ESBLs大肠杆菌的4种耐药消除机制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2024年01期 No.685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小檗碱消除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左丽;旷年玲;王芝超;张永英;石玉祥;王风申;

    为了研究小檗碱消除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效果,试验以3株ESBLs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小檗碱作用3株ESBLs大肠杆菌前后的MIC变化,然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小檗碱作用后大肠杆菌R质粒、ESBLs活性、生物被膜形成及外排系统AcrA mRNA、AcrB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3株ESBLs大肠杆菌对小檗碱的MIC均为2.00 mg/mL;经小檗碱作用后有2株ESBLs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的MIC从32.00 mg/mL降至8.00 mg/mL,有1株ESBLs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的MIC从32.00 mg/mL降至16.00 mg/mL。经小檗碱作用后有2株ESBLs大肠杆菌质粒条带消失2条,有1株ESBLs大肠杆菌质粒条带消失1条;3株ESBLs大肠杆菌的ESBLs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3株ESBLs大肠杆菌外排系统AcrA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2株ESBLs大肠杆菌外排系统AcrB 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说明小檗碱对ESBLs大肠杆菌的4种耐药消除机制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2024年01期 No.685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雷州半岛地区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

    温锦芳;周慧;姚秋成;葛叶;

    为了了解雷州半岛雷州市规模化家禽养殖场腹泻家禽的细菌感染情况,试验对采集的20余份病料(脾脏、肝脏、心包液)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和镜检、麦康凯和伊红美蓝培养基筛选,对筛选到的病原菌进一步进行生化试验和16S rRNA鉴定确定其种类,最后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从病料中分离出31株大肠杆菌和10株沙门氏菌。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仅为58.0%,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100%,对其他14种药物的耐药率在67.7%~100%之间;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多黏菌素B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分别为50.0%、80.0%和100%,对其他13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0.0%~100%之间。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对雏鸭具有致病性,病理解剖肝脏和脾脏肿大,表面分布白色坏死点和坏死灶,病原菌分离呈阳性。说明在雷州半岛雷州市规模化家禽养殖场可选择多黏菌素B和头孢噻肟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感染。

    2024年01期 No.685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雷州半岛地区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

    温锦芳;周慧;姚秋成;葛叶;

    为了了解雷州半岛雷州市规模化家禽养殖场腹泻家禽的细菌感染情况,试验对采集的20余份病料(脾脏、肝脏、心包液)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和镜检、麦康凯和伊红美蓝培养基筛选,对筛选到的病原菌进一步进行生化试验和16S rRNA鉴定确定其种类,最后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从病料中分离出31株大肠杆菌和10株沙门氏菌。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仅为58.0%,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100%,对其他14种药物的耐药率在67.7%~100%之间;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多黏菌素B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分别为50.0%、80.0%和100%,对其他13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0.0%~100%之间。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对雏鸭具有致病性,病理解剖肝脏和脾脏肿大,表面分布白色坏死点和坏死灶,病原菌分离呈阳性。说明在雷州半岛雷州市规模化家禽养殖场可选择多黏菌素B和头孢噻肟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感染。

    2024年01期 No.685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陕西省榆林地区犬弓首蛔虫的流行情况调查及其遗传多样性与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崔巍山;李中波;

    为了调查陕西省榆林地区犬弓首蛔虫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基因变异、遗传多样性及种系发育关系,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采自该地区的402份犬粪便进行虫卵检查,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对虫卵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地区、各类型犬感染犬弓首蛔虫的差异性;PCR扩增犬弓首蛔虫的cox1、18S rRNA基因序列并测序;运用Clustal X与DNAStar软件分析2个基因的碱基组成与遗传多样性;运用Clustal X及PhyML 3.0软件分析犬弓首蛔虫的种系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榆林地区犬对弓首蛔虫的总感染率为20.65%,其中宠物犬的感染率为8.42%,而流浪犬的感染率为33.00%,各地区、各类型犬感染犬弓首蛔虫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cox1基因序列长度为1 044 bp, A+T含量为61.5%~62.2%,G+C含量为37.8%~38.5%,种内差异为0~1.3%,种间差异为9.87%~14.37%;18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598 bp, A+T含量为50.0%~50.5%,G+C含量为49.5%~50.0%,种内差异为0~1.4%,种间差异为0.33%~6.68%。在2个种系发育树中,犬弓首蛔虫均互相掺杂在一起共同形成每个种系发育树的一个分支。说明犬弓首蛔虫在榆林地区的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各个体之间虽存在较低程度的基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但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2024年01期 No.685 65-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省榆林地区犬弓首蛔虫的流行情况调查及其遗传多样性与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崔巍山;李中波;

    为了调查陕西省榆林地区犬弓首蛔虫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基因变异、遗传多样性及种系发育关系,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采自该地区的402份犬粪便进行虫卵检查,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对虫卵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地区、各类型犬感染犬弓首蛔虫的差异性;PCR扩增犬弓首蛔虫的cox1、18S rRNA基因序列并测序;运用Clustal X与DNAStar软件分析2个基因的碱基组成与遗传多样性;运用Clustal X及PhyML 3.0软件分析犬弓首蛔虫的种系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榆林地区犬对弓首蛔虫的总感染率为20.65%,其中宠物犬的感染率为8.42%,而流浪犬的感染率为33.00%,各地区、各类型犬感染犬弓首蛔虫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cox1基因序列长度为1 044 bp, A+T含量为61.5%~62.2%,G+C含量为37.8%~38.5%,种内差异为0~1.3%,种间差异为9.87%~14.37%;18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598 bp, A+T含量为50.0%~50.5%,G+C含量为49.5%~50.0%,种内差异为0~1.4%,种间差异为0.33%~6.68%。在2个种系发育树中,犬弓首蛔虫均互相掺杂在一起共同形成每个种系发育树的一个分支。说明犬弓首蛔虫在榆林地区的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各个体之间虽存在较低程度的基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但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2024年01期 No.685 65-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病远程智能化诊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隋昕;姜俊男;曲添翼;马玉辉;肖建华;

    为了设计并开发出界面简明、携带方便、易于维护、适用于临床常见马病诊断的马病远程智能诊疗系统,弥补基层兽医诊断经验不足的短板,满足基层兽医和马养殖人员对马常见疾病诊断的专业需求,辅助其对马病的合理诊治,试验基于马病专家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方式,采用模糊逻辑理论的方式处理置信系数(CF),对知识进行不确定性评估,建立模糊推理模型,应用Java编程语言,结合MySQL 5.7.3数据库及SQLyog 10.0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构建。通过对马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进行推理,对疾病数据进行测定,从而确定疾病并提供相应的预诊疗方案。通过搜索关键词,运用文字和图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以分页列表展现马的相关资讯,实现了对马相关新闻资讯的查阅、马病诊疗的综合查询等功能。针对我国基层现状,马病远程智能化诊疗系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降低了马病临床诊疗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了基层马兽医的服务质量。说明马病远程智能化诊疗系统可有效提高马病临床诊治水平,同时为其他动物疾病诊疗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01期 No.685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病远程智能化诊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隋昕;姜俊男;曲添翼;马玉辉;肖建华;

    为了设计并开发出界面简明、携带方便、易于维护、适用于临床常见马病诊断的马病远程智能诊疗系统,弥补基层兽医诊断经验不足的短板,满足基层兽医和马养殖人员对马常见疾病诊断的专业需求,辅助其对马病的合理诊治,试验基于马病专家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方式,采用模糊逻辑理论的方式处理置信系数(CF),对知识进行不确定性评估,建立模糊推理模型,应用Java编程语言,结合MySQL 5.7.3数据库及SQLyog 10.0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构建。通过对马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进行推理,对疾病数据进行测定,从而确定疾病并提供相应的预诊疗方案。通过搜索关键词,运用文字和图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以分页列表展现马的相关资讯,实现了对马相关新闻资讯的查阅、马病诊疗的综合查询等功能。针对我国基层现状,马病远程智能化诊疗系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降低了马病临床诊疗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了基层马兽医的服务质量。说明马病远程智能化诊疗系统可有效提高马病临床诊治水平,同时为其他动物疾病诊疗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01期 No.685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饲草、饲料与添加剂

  • 龙脑樟叶粉对攸县麻鸭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抗氧化和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

    赵龙举;高建杭;高慧香;刘伯承;黄璇;邓萍;刘洋;黄生强;燕海峰;

    为了探究龙脑樟叶粉对攸县麻鸭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抗氧化和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试验按体重相近原则将100日龄健康的攸县麻鸭公鸭、母鸭各分为2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根据前期龙脑樟粉在肉鸡、蛋鸡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浓度,选择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龙脑樟叶粉,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试验结束后统计繁殖性能指标,每个重复随机选择2只鸭进行屠宰,测定免疫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健康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母鸭试验组的卵巢重和卵巢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公鸭试验组的肝脏重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母鸭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质量浓度显著提高(P<0.05);公鸭试验组的空肠和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显著提高(P<0.05);公母鸭试验组盲肠食糜中的大肠杆菌、公鸭试验组的乳酸杆菌、母鸭试验组的双歧杆菌的菌落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日粮中添加3%龙脑樟叶粉可提升攸县麻鸭公鸭肠道健康水平、母鸭免疫性能,促进母鸭卵巢发育,同时降低公母鸭肠道有益与有害菌菌落数量。

    2024年01期 No.685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4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龙脑樟叶粉对攸县麻鸭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抗氧化和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

    赵龙举;高建杭;高慧香;刘伯承;黄璇;邓萍;刘洋;黄生强;燕海峰;

    为了探究龙脑樟叶粉对攸县麻鸭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抗氧化和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试验按体重相近原则将100日龄健康的攸县麻鸭公鸭、母鸭各分为2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根据前期龙脑樟粉在肉鸡、蛋鸡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浓度,选择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龙脑樟叶粉,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试验结束后统计繁殖性能指标,每个重复随机选择2只鸭进行屠宰,测定免疫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健康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母鸭试验组的卵巢重和卵巢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公鸭试验组的肝脏重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母鸭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质量浓度显著提高(P<0.05);公鸭试验组的空肠和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显著提高(P<0.05);公母鸭试验组盲肠食糜中的大肠杆菌、公鸭试验组的乳酸杆菌、母鸭试验组的双歧杆菌的菌落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日粮中添加3%龙脑樟叶粉可提升攸县麻鸭公鸭肠道健康水平、母鸭免疫性能,促进母鸭卵巢发育,同时降低公母鸭肠道有益与有害菌菌落数量。

    2024年01期 No.685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4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内蒙古地区温性荒漠草原牧草营养指标近红外光谱分析

    贺梦婷;吕广一;蔡君;王成杰;

    为了对内蒙古地区温性荒漠草原牧草的营养成分进行快速检测,试验以85份混合鲜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PLS)法建立干物质(dry matter, DM)、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和粗灰分(crude ash, Ash)含量的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IRS)预测模型。结果表明:DM、NDF、ADF和Ash的定标集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5,0.728,0.749,0.727,验证集R~2分别为0.848,0.536,0.673,0.741,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 for validation, RPD)为8.163,1.899,1.927,1.878(均大于1.75),建立的定标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实际应用;CP和EE的定标集R~2分别为0.195和0.536,RPD为1.117和1.479(均小于1.75),验证集R~2均小于0.49,模型精度有待提高。说明NIRS技术可用于天然混合牧草营养价值的评定。

    2024年01期 No.685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地区温性荒漠草原牧草营养指标近红外光谱分析

    贺梦婷;吕广一;蔡君;王成杰;

    为了对内蒙古地区温性荒漠草原牧草的营养成分进行快速检测,试验以85份混合鲜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PLS)法建立干物质(dry matter, DM)、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和粗灰分(crude ash, Ash)含量的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IRS)预测模型。结果表明:DM、NDF、ADF和Ash的定标集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5,0.728,0.749,0.727,验证集R~2分别为0.848,0.536,0.673,0.741,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 for validation, RPD)为8.163,1.899,1.927,1.878(均大于1.75),建立的定标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实际应用;CP和EE的定标集R~2分别为0.195和0.536,RPD为1.117和1.479(均小于1.75),验证集R~2均小于0.49,模型精度有待提高。说明NIRS技术可用于天然混合牧草营养价值的评定。

    2024年01期 No.685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动物保健品研究

  • 黄芩苷体外抗IBV QX株的作用研究

    郭霄慧;李伟欣;冯婉莹;赵鸿洁;李卫晴;王转转;陈光明;韩振兴;王冬喜;贾青辉;

    为研究黄芩苷体外抗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QX株的效果,试验对IBV进行复壮与扩繁,制备原代鸡胚肾(CEK)细胞,并测定IBV对CEK细胞的TCID_(50)和黄芩苷对CEK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MNTC);在MNTC基础上采用CCK法测定不同浓度黄芩苷对IBV的有效抑制率,观察不同浓度黄芩苷对IBV导致的CEK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的抑制情况,并采用qPCR法测定不同浓度黄芩苷对IBV N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复壮并扩繁了IBV,其未被其他病毒污染,对CEK细胞的TCID_(50)为1×10~(-4.75)/0.1 mL;黄芩苷对CEK细胞的MNTC为9.75 mg/L;该浓度黄芩苷对IBV的有效抑制率最高,为64.03%,能有效减轻IBV对CEK细胞的CPE;各浓度黄芩苷均可以极显著降低CEK细胞中IBV N基因相对表达量(P<0.01)。说明黄芩苷对CEK细胞的MNTC为9.75 mg/L,该浓度黄芩苷具有较好的体外抗IBV QX株的作用。

    2024年01期 No.685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3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芩苷体外抗IBV QX株的作用研究

    郭霄慧;李伟欣;冯婉莹;赵鸿洁;李卫晴;王转转;陈光明;韩振兴;王冬喜;贾青辉;

    为研究黄芩苷体外抗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QX株的效果,试验对IBV进行复壮与扩繁,制备原代鸡胚肾(CEK)细胞,并测定IBV对CEK细胞的TCID_(50)和黄芩苷对CEK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MNTC);在MNTC基础上采用CCK法测定不同浓度黄芩苷对IBV的有效抑制率,观察不同浓度黄芩苷对IBV导致的CEK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的抑制情况,并采用qPCR法测定不同浓度黄芩苷对IBV N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复壮并扩繁了IBV,其未被其他病毒污染,对CEK细胞的TCID_(50)为1×10~(-4.75)/0.1 mL;黄芩苷对CEK细胞的MNTC为9.75 mg/L;该浓度黄芩苷对IBV的有效抑制率最高,为64.03%,能有效减轻IBV对CEK细胞的CPE;各浓度黄芩苷均可以极显著降低CEK细胞中IBV N基因相对表达量(P<0.01)。说明黄芩苷对CEK细胞的MNTC为9.75 mg/L,该浓度黄芩苷具有较好的体外抗IBV QX株的作用。

    2024年01期 No.685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3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城疫病毒F蛋白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mpA嵌合蛋白的表达及双特异性抗体制备

    袁橙;王永娟;郭梦娇;刘思琪;周雨豪;

    为获得Ⅶ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蛋白)和O18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外膜基因A(outer-membrane proteases, OmpA)嵌合蛋白和双特异性抗体,试验首先采用基因合成技术获得Ⅶ型NDV F基因和O18型APEC的OmpA基因片段,使用同源重组技术将F基因插入到OmpA基因中,再将重组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嵌合表达质粒,对重组质粒中的插入基因序列进行测序鉴定;将序列正确的嵌合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Rosetta)感受态细胞中,利用IPTG诱导嵌合蛋白表达,使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验嵌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纯化嵌合蛋白后免疫兔获得抗血清,抗血清再经抗原亲和纯化层析柱纯化获得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Fo和OmpA1、OmpA2基因片段,构建并表达了重组质粒pGEX-O1-Fo-O2,纯化后的嵌合蛋白O1FoO2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O1FoO2的效价约为1.1×10~6,对GST的效价约为4.1×10~4。说明制备的嵌合蛋白和双特异性抗体质量较好。

    2024年01期 No.685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城疫病毒F蛋白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mpA嵌合蛋白的表达及双特异性抗体制备

    袁橙;王永娟;郭梦娇;刘思琪;周雨豪;

    为获得Ⅶ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蛋白)和O18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外膜基因A(outer-membrane proteases, OmpA)嵌合蛋白和双特异性抗体,试验首先采用基因合成技术获得Ⅶ型NDV F基因和O18型APEC的OmpA基因片段,使用同源重组技术将F基因插入到OmpA基因中,再将重组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嵌合表达质粒,对重组质粒中的插入基因序列进行测序鉴定;将序列正确的嵌合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Rosetta)感受态细胞中,利用IPTG诱导嵌合蛋白表达,使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验嵌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纯化嵌合蛋白后免疫兔获得抗血清,抗血清再经抗原亲和纯化层析柱纯化获得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Fo和OmpA1、OmpA2基因片段,构建并表达了重组质粒pGEX-O1-Fo-O2,纯化后的嵌合蛋白O1FoO2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O1FoO2的效价约为1.1×10~6,对GST的效价约为4.1×10~4。说明制备的嵌合蛋白和双特异性抗体质量较好。

    2024年01期 No.685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特种动物研究

  • 2001—2022年鸽圆环病毒的遗传变异分析

    郎雯;陈煜杰;吴敏慧;苏梦容;阮莲;吕其壮;

    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能引起感染鸽免疫抑制的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研究PiCV的流行特征和遗传进化规律,试验从GenBank中选取208株PiCV全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通过构建PiCV全基因组系统发育树,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抗原表位分析和基因重组等方式对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将208株PiCV毒株分为A(54.81%,114/208)和B(45.19%,94/208)两个基因型,其中A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A-1、 A-2、 A-3、 A-4、 A-5 5个不同的亚群,B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B-1、 B-2、 B-3、 B-4 4个不同的亚群。208株PiCV全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为83.8%~100%。PiCV Cap蛋白氨基酸序列上存在氨基酸的点突变、缺失和插入等情况。208株PiCV全基因组序列中存在大量重组事件(44个),涉及A基因型序列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的直接交换及ORF C1基因小片段的转移。说明PiCV的变异具有多样性。

    2024年01期 No.685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6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1—2022年鸽圆环病毒的遗传变异分析

    郎雯;陈煜杰;吴敏慧;苏梦容;阮莲;吕其壮;

    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能引起感染鸽免疫抑制的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研究PiCV的流行特征和遗传进化规律,试验从GenBank中选取208株PiCV全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通过构建PiCV全基因组系统发育树,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抗原表位分析和基因重组等方式对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将208株PiCV毒株分为A(54.81%,114/208)和B(45.19%,94/208)两个基因型,其中A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A-1、 A-2、 A-3、 A-4、 A-5 5个不同的亚群,B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B-1、 B-2、 B-3、 B-4 4个不同的亚群。208株PiCV全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为83.8%~100%。PiCV Cap蛋白氨基酸序列上存在氨基酸的点突变、缺失和插入等情况。208株PiCV全基因组序列中存在大量重组事件(44个),涉及A基因型序列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的直接交换及ORF C1基因小片段的转移。说明PiCV的变异具有多样性。

    2024年01期 No.685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6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MLT埋植剂对准备配种期水貂卵巢形态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王晨阳;司志文;徐艳;马泽芳;崔凯;

    为探讨褪黑素(melatonin, MLT)埋植剂埋植不同时间对准备配种期水貂卵巢形态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随机将75日龄、平均体重为(875±5)g的120只健康雌性白色水貂平均分为A、B、C、D 4组,于7月2日对A、C组水貂颈部皮下埋植MLT埋植剂1粒(含MLT 18 mg),B、D组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埋植满98 d(10月8日)的A、B组及埋植满158 d(12月7日)的C、D组宰杀3只水貂并采集卵巢,进行形态学检测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埋植满98 d和158 d, A、C两组水貂卵巢体积均显著增大(P<0.05),次级卵泡直径极显著增大(P<0.01),三级卵泡的直径和卵母细胞直径显著增加(P<0.05),生殖上皮细胞分别提前发育为椭圆状和柱状,三级卵泡颗粒细胞层数增多;与D组相比,A组卵巢长径、宽径、厚径、体积、次级卵泡直径、三级卵泡直径和卵母细胞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埋植MLT埋植剂满98 d和158 d可促进水貂卵巢发育,埋植满98d时卵巢可提前发育至158 d的对照组水平。

    2024年01期 No.685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LT埋植剂对准备配种期水貂卵巢形态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王晨阳;司志文;徐艳;马泽芳;崔凯;

    为探讨褪黑素(melatonin, MLT)埋植剂埋植不同时间对准备配种期水貂卵巢形态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随机将75日龄、平均体重为(875±5)g的120只健康雌性白色水貂平均分为A、B、C、D 4组,于7月2日对A、C组水貂颈部皮下埋植MLT埋植剂1粒(含MLT 18 mg),B、D组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埋植满98 d(10月8日)的A、B组及埋植满158 d(12月7日)的C、D组宰杀3只水貂并采集卵巢,进行形态学检测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埋植满98 d和158 d, A、C两组水貂卵巢体积均显著增大(P<0.05),次级卵泡直径极显著增大(P<0.01),三级卵泡的直径和卵母细胞直径显著增加(P<0.05),生殖上皮细胞分别提前发育为椭圆状和柱状,三级卵泡颗粒细胞层数增多;与D组相比,A组卵巢长径、宽径、厚径、体积、次级卵泡直径、三级卵泡直径和卵母细胞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埋植MLT埋植剂满98 d和158 d可促进水貂卵巢发育,埋植满98d时卵巢可提前发育至158 d的对照组水平。

    2024年01期 No.685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畜牧兽医》投稿须知

    <正>《黑龙江畜牧兽医》创刊于1958年,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集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黑龙江省科技精品期刊于一身的品牌期刊;是连续10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2023)的唯一省级主办的畜牧兽医领域专业期刊;是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收录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2023),国家首批A类学术期刊,RCCSE中国学术期刊(A-)精品期刊,并成为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化学文摘》(美国)的刊源,在全国畜牧兽医期刊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

    2024年01期 No.68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黑龙江畜牧兽医》投稿须知

    <正>《黑龙江畜牧兽医》创刊于1958年,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集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黑龙江省科技精品期刊于一身的品牌期刊;是连续10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2023)的唯一省级主办的畜牧兽医领域专业期刊;是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收录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2023),国家首批A类学术期刊,RCCSE中国学术期刊(A-)精品期刊,并成为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化学文摘》(美国)的刊源,在全国畜牧兽医期刊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

    2024年01期 No.68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 年版入编通知

    <正>《黑龙江畜牧兽医》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黑龙江畜牧兽医》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除草地学、草原学)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共32个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7种核心期刊。

    2024年01期 No.685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 年版入编通知

    <正>《黑龙江畜牧兽医》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黑龙江畜牧兽医》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除草地学、草原学)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共32个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7种核心期刊。

    2024年01期 No.685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