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畜牧兽医

试验研究

  • 基于4D-DIA蛋白质组学挖掘雌激素调控牛成肌细胞发育的关键蛋白

    宋霖节;孙圣杰;魏玉雯;海佳怡;喻宗岗;刘俊霞;任刚;

    为了探究雌激素对牛成肌细胞发育的影响并挖掘相关蛋白与通路,试验首先通过在牛成肌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 E_2),研究其对牛成肌细胞发育的影响;然后利用4D-DIA蛋白质组学技术对E_2处理(处理组)和未处理(对照组)的牛成肌细胞进行蛋白质丰度测定,筛选两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功能注释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rmoes, KEGG)富集分析;对DEPs中细胞组分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分析挖掘DEPs之间的相互作用,鉴定核心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核心蛋白对应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验证蛋白质丰度测定结果。结果表明:10 nmol/L E_2对牛成肌细胞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共筛选到243个DEPs;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有128个DEPs[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RKACA)、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AP3K12)等]上调,115个DEPs[Rab家族11A(RAB11A)、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相关蛋白(B3GNT9)、甾醇-27-羟化酶(CYP27A1)等]下调。这些DEPs显著富集在214个GO功能条目中,包括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节、生物过程调控等23个生物过程条目,细胞解剖实体和含蛋白复合物2个细胞组分条目,结合、催化活性、分子功能调节活性、转录调节因子活性等9个分子功能条目。DEPs富集到235条KEGG信号通路,根据显著性排名前15位的KEGG信号通路包括细胞黏附过程(甘露糖型O-聚糖的生物合成、细胞黏附分子)、细胞代谢过程(代谢途径、PPAR信号通路、色氨基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酪氨酸代谢)、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机体系统(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胰腺分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调控、苯丙胺成瘾和蛋白质消化与吸收)。DEPs主要定位于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上。甾醇-27-羟化酶(CYP27A1)、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围脂滴蛋白(PLIN2)、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RKACA)为雌激素影响牛成肌细胞发育的核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PRKACA蛋白相对丰度显著上调(P<0.05),CYP27A1、STAT3、FABP4、PLIN2蛋白相对丰度极显著或显著下调(P<0.01或P<0.05)。这些核心蛋白对应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两组中的变化趋势与核心蛋白相对丰度变化趋势结果完全一致。说明雌激素对牛成肌细胞发育具有调控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参与细胞代谢、线粒体活动和信号转导等过程发挥作用,CYP27A1、STAT3、PLIN2、FABP4、PRKACA可能是雌激素调控牛成肌细胞发育的核心蛋白。

    2025年03期 No.711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镉对牛肝成纤维细胞MT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张凯凯;赵元峰;胡荣斌;冉江;代国滔;

    为探究镉对牛肝成纤维细胞MT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分别用不同浓度(0.625,1.25,2.5,5,10μmol/L)镉处理牛肝成纤维细胞24 h和48 h,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处理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时间和浓度的增加,牛肝成纤维细胞的损伤逐渐加剧。处理24 h,与对照(未用镉处理的牛肝成纤维细胞)相比,1.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2.5,5,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1.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0.6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48 h,与对照相比,0.625,1.25,2.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24 h,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镉处理的细胞凋亡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48 h, 2.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凋亡率极显著提高(P<0.01),0.625,1.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凋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24 h,与对照相比,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G1期细胞占比极显著提高(P<0.01),0.625,1.25,2.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G1期细胞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5),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极显著降低(P<0.01),0.625,1.2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48 h,与对照相比,0.6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G1期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G1期细胞占比极显著提高(P<0.01),1.25,5,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G1期细胞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0.62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显著提高(P<0.05),5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极显著降低(P<0.01),1.25,5,10μmol/L镉处理的细胞中S+G2期细胞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镉可导致牛肝成纤维细胞损伤,促进细胞中MT基因的表达,长时间(48 h)镉暴露会促进细胞凋亡,但长时间高浓度(2.5μmol/L以上)镉暴露会使MT基因表达量降低,同时高浓度镉会促进G1期细胞增殖,抑制S+G2期细胞增殖。

    2025年03期 No.711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论与综述

  • 黄酮类化合物抗菌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伊蓝坤;陈旭;白玉彬;王玮玮;魏小娟;张志锦;俞筱妍;朱阵;张继瑜;

    细菌耐药性已经严重威胁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成为研究热点。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且难度大,因此,植物活性成分越发引起人们关注。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植物中最大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目前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作为抗菌增效剂使用能消减细菌耐药性,增强抗生素治疗效果,是控制细菌耐药性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多种药理作用,针对其抑菌作用和抑菌机制展开综述,同时探索黄酮类化合物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并总结协同作用机制,以期恢复或增强耐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将黄酮类化合物开发成为新型抗菌药物或抗菌增效剂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3期 No.711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7K]
    [下载次数:1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过瘤胃蛋氨酸在围产期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黄杰;马娜娜;殷雨洋;沈向真;李玉峰;刘玉洁;

    围产期是反刍动物生产前后的关键时期,是衔接妊娠、分娩和泌乳的重要阶段。作为反刍动物机体代谢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在调控蛋白质代谢、提升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及改善健康状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蛋氨酸的结构与功能、消化代谢的特点及过瘤胃蛋氨酸对围产期反刍动物的消化性能、泌乳性能、繁殖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过瘤胃蛋氨酸在围产期反刍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No.711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娜;刘源壹;张磊;李昕俞;刘琦;曹佳龙;何千倩;芒来;杜明;

    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哺乳动物体内或体外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生理条件一致的受体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使之继续发育,最后生长为正常个体的繁殖技术。该项技术在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学和动物育种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对于马这种繁殖能力不强的动物,采用胚胎移植技术可以提高其妊娠率及产驹率。马胚胎移植的整个过程包括供体母马与受体母马的选择、供体母马与受体母马的同期发情、供体母马的超数排卵与配种及胚胎的回收、质量鉴定、保存和移植等环节,且各个环节对马胚胎移植成功率均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马胚胎移植的关键环节进行总结,以期为马繁殖等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索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3期 No.711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畜牧科学

  • 猪lncRNA2099互作蛋白的筛选与分析

    张冬杰;马守正;汪亮;刘娣;

    为了鉴定新发现的一个长链非编码RNA2099(lncRNA2099)的互作蛋白,试验使用体外培养的猪前脂肪细胞,PCR扩增获得带T7启动子的lncRNA2099体外转录用模板,通过RNA pull down、蛋白质银染及质谱分析的方法对可能与lncRNA2099互作的蛋白进行了筛选与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和体外转录成功获得了带有生物素标记的lncRNA2099和反义链探针,以反义链探针为阴性对照,lncRNA2099在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中共下拉出132个互作蛋白,去掉与阴性对照相同的86个蛋白后,获得46个特异蛋白。根据得分排名,与lncRNA2099互作的蛋白分别是膜联蛋白A2(ANXA2)、肌球蛋白重链2(MYH2)、Y-box结合蛋白(YBX1)和α微管蛋白(α-Tubulin)。说明RNA pull down技术联合质谱分析技术,可鉴定出新发现的lncRNA的互作蛋白。

    2025年03期 No.711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哈萨克马泌乳拟合及乳中营养成分分析

    孙啸渊;薛利;古丽巴合提·达吾列提汗;恒巴提·掏皮合;黑孜别克·哈孜别克;汤驰;杨宝钰;郝朝帅;王亚茹;杨娜;周小玲;张秀萍;艾克拜尔·热合曼;吾买尔江·艾孜木;格明古丽·木哈台;

    为了探究哈萨克马泌乳规律及测定哈萨克马鲜马乳中常规成分、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试验分别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喀拉通克乡(K采样点)、恰库尔图镇(Q采样点)和杜热镇(D采样点)3个采样点,选取处于同一泌乳期3~5胎次的哈萨克马共60匹,测定泌乳量、鲜马乳常规成分、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利用六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绘制泌乳拟合曲线。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哈萨克马的泌乳高峰期均在泌乳期第60天左右。各胎次均在第60天左右达到泌乳高峰期,其中第3胎次泌乳高峰持续力优于第4胎次和第5胎次。不同采样点、不同胎次泌乳曲线拟合度均较高。3个采样点鲜马乳常规成分中冰点差异不显著(P>0.05);D采样点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采样点(P<0.01),非脂固形物含量、乳蛋白率、乳糖率均显著高于K采样点(P<0.05)。第3胎次的非脂固形物含量、乳蛋白率、乳糖率均极显著高于第5胎次(P<0.01)。第4胎次的非脂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高于第5胎次(P<0.01)。D采样点鲜马乳中天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Q采样点(P<0.01或P<0.05),但与K采样点鲜马乳差异不显著(P>0.05);D采样点鲜马乳中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采样点(P<0.01);Q采样点鲜马乳中半胱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采样点(P<0.01)。K采样点鲜马乳中维生素C含量为165.66μg/mL,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采样点(P<0.01)。说明六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效果好,可作为预测哈萨克马泌乳量的模型,哈萨克马鲜乳中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C,具备成为婴幼儿母乳替代品和功能保健品的潜在价值。

    2025年03期 No.711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绒山羊次级毛囊干细胞电转染条件的优化

    赵悦琦;朱龙;韩晓宇;付雪峰;丁振鹏;郭旭东;

    为了进一步研究绒山羊次级毛囊干细胞(SHFSCs)的功能,试验采用调整电压和脉冲时间的方法对绒山羊SHFSCs的电转染条件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不同的电压条件对绒山羊SHFSCs进行电转染,对筛选得到的较优电压条件进行脉冲时间优化,以期提高绒山羊SHFSCs电转染效率。结果表明:电压偏低时转染效率过低,电压过高和脉冲时间过长时均会导致SHFSCs大量死亡。绒山羊SHFSCs最佳的电转染条件为275 V/5 ms,在该参数下约有49.97%的细胞被成功转染,细胞存活率较高且形态较好。说明通过调整电压和脉冲时间可提高SHFSCs电转染效率。

    2025年03期 No.711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屯昌猪及其不同杂交组合MC1R基因型鉴定

    唐文丹;肖倩;刘宏;孙瑞萍;晁哲;刘海隆;黄丽丽;王峰;

    为了鉴定屯昌猪及其不同杂交组合的黑色素皮质受体1(MC1R)基因的遗传变异与毛色表型之间的关联,试验以1月龄体重为4.5 kg的20头屯昌猪(上黑下白)、25头杜屯猪(黑色)、25头川杜屯猪(5头黑色、10头红色、10头白脚黑背)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法对屯昌猪及其不同杂交组合MC1R基因型进行鉴定,并与其他毛色猪种的MC1R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海南野猪、大黑猪和杜洛克猪MC1R基因型作为参考序列时,屯昌猪、杜屯猪、川杜屯猪MC1R基因序列中共鉴定到8个编码区(conding region, CDS)突变,以欧洲野猪MC1R基因型作为参考序列时,发现了一个新的错义突变g.255G>A(V85H),突变率为15%;以杜洛克猪MC1R基因型作为参考序列时,在非翻译区(non-translation region, UTR)鉴定到7个UTR突变,与我国其他地方猪种进行比较时,5′UTR区差异较小,3′UTR区差异较大。屯昌猪、黑色川杜屯猪和白脚黑背川杜屯猪的MC1R基因型为纯合E~(D1),杜屯猪和红色川杜屯猪的MC1R基因存在E~(D1)和e两种基因;红色川杜屯猪与带有黑色毛的猪在95密码子、102密码子和5′UTR的突变频率表现出较大差异,说明MC1R基因CDS和UTR区是关联的,MC1R基因能影响屯昌猪杂交组合的毛色。

    2025年03期 No.711 61-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雏鹅舍环境无线多点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王雪皓;李逸明;邓书辉;

    为了降低雏鹅舍环境监测成本,解决监测设备布线、传输距离受限、功耗大难题,全天候、全方位掌握雏鹅舍温湿度、NH_3浓度变化特征,试验采用LoRa星型拓扑结构进行无线分布式组网,以“一主多从”的形式部署,传感器以STC8G型号单片机为核心,搭载温湿度、NH_3传感器模块及充电模块;数据经由传感器-传感器采集端-汇聚端传输至云平台服务器。结果表明:雏鹅舍温湿度空间分布不均匀,24 h内2个雏鹅舍温度分别为25.4~31.0℃、25.2~30.2℃,相对湿度分别为70.1%~88.3%、70.8%~94.0%;NH_3最高浓度分别为1.08 mg/m~3、1.02 mg/m~3,均低于国家标准(10 mg/m~3)。雏鹅舍环境无线多点远程监测系统精准度高,NH_3传感器平均相对误差为1.85%,温度、湿度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28℃、0.54%。系统实现了无线多点环境监测,通过Web端、手机端远程监测,可实现长时监测、调控及预警;温湿度传感器平均丢包率为1.63%,NH_3传感器平均丢包率为4.83%,可低功耗持续运行725 h。在黑龙江省某养殖场3个雏鹅舍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控制鹅舍环境指标并可快速完成时空分布特性分析。说明该系统可应于雏鹅舍智能化管理。

    2025年03期 No.711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兽医科学

  • 基于GEO数据库与网络药理学探究公英散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

    吴权基;肖良贵;黄奔;

    为了探究公英散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试验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Symmap2数据库中筛选公英散中各组分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on在线工具预测其对应靶点;在GEO数据库中选择GSE15020数据集获取乳房炎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运用韦恩图在线作图平台得到公英散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及核心靶点预测;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公英散-活性成分-药物靶点-通路网络。设置空白(不加入细胞,只加入培养基和等体积溶剂)、对照(细胞不进行药物处理而只加入培养基和等体积溶剂)和诱导处理(细胞中分别加入培养基和150,200,250,300,500,1 000μg/mL的公英散药液),每个处理6个重复,采用CCK8法筛选公英散药液质量浓度。根据筛选得到的公英散药液质量浓度设公英散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空白组、模型组,采用Western-blot检测关键靶点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共筛选出公英散药物活性成分75个,对应靶点729个,乳房炎差异表达基因281个,二者交集靶点42个;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度值最高的3个潜在靶点为IL-6、PTGS2、MMP9;相关通路主要涉及疟疾、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TNF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和NF-κB通路等;公英散作用靶点度值排名前5位的是CA2、MMP9、EGFR、PTGS2、CA6。因此,选择IL-6、MMP9和PTGS2 3个关键靶点蛋白进行试验验证。与对照相比,150,200,250,300μg/mL的公英散药液对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500,1 000μg/mL的公英散药液对细胞活力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因此,选择150,200,250μg/mL的公英散药液(分别作为低、中、高剂量组)进行后续试验。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6、PTGS2和MMP9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IL-6、PTGS2、MMP9相对表达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而高剂量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中高质量浓度的公英散药液能够有效抑制炎症标志物的表达,并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从而影响多条信号传导通路来实现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

    2025年03期 No.711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陕西省榆林地区鸡异刺线虫的流行情况调查及其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的序列分析

    郑星星;李中波;尹会方;

    为了解陕西省榆林地区鸡异刺线虫的流行情况及其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进化特征,试验于2022年4—10月份采集榆林市榆阳区、横山区、佳县、米脂县、靖边县、定边县和神木县7个区(县)养鸡场的新鲜鸡粪样本536份(笼养鸡和放养鸡粪便各268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富集虫卵,并通过形态学检测鸡异刺线虫虫卵,统计不同区(县)笼养鸡和放养鸡粪便鸡异刺线虫阳性样本数量和阳性率;每个区(县)随机挑选出5只粪检呈鸡异刺线虫阳性的放养鸡(编号为YLHG1~YLHG35),取盲肠内容物提取基因组DNA后对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分析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与遗传差异性,并分别基于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分析榆林地区鸡异刺线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检测到的鸡异刺线虫虫卵外观整体呈淡灰褐色、长椭圆形、轮廓清晰,卵壳光滑且分为明显的内外两层,内含单个尚未分裂的胚细胞;536份新鲜鸡粪样本中共有300份样本检出鸡异刺线虫虫卵,总阳性率为55.97%。其中55份来自笼养鸡,阳性率为20.52%;245份来自放养鸡,阳性率为91.42%。榆林市7个区(县)鸡异刺线虫总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靖边县(64.10%)、定边县(63.41%)、神木县(57.89%)、佳县(55.81%)、米脂县(51.14%)、横山区(50.0%)、榆阳区(46.77%),笼养鸡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边县(31.71%)、靖边县(30.77%)、神木县(23.68%)、佳县(18.60%)、米脂县(15.91%)、榆阳区(9.68%)、横山区(9.38%),放养鸡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靖边县(97.44%)、定边县(95.12%)、佳县(93.02%)、神木县(92.10%)、横山区(90.62%)、米脂县(86.36%)、榆阳区(83.87%)。PCR扩增出鸡异刺线虫的核糖体ITS区、线粒体cox1基因大小分别为969 bp和1 325 bp。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区基因序列碱基A、T、G、C含量百分比分别为24.6%~25.3%、30.5%~31.5%、24.6%~25.8%和18.6%~19.1%,其中A+T的含量为55.1%~56.8%,G+C的含量为43.2%~44.9%,呈现明显的AT偏好性;鸡异刺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碱基A、T、G、C含量分别为23.4%~23.5%、42.9%~43.3%、21.2%~21.4%和11.9%~12.4%,其中A+T的含量为66.3%~66.8%,G+C的含量为33.1%~33.8%,呈现明显的AT偏好性。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区基因序列种内差异为0~3.8%,种间差异为20.4%~31.0%;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种内差异为0~0.9%,种间差异为8.6%~14.6%。基于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区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为3个分支(分支Ⅰ~Ⅲ)。分支Ⅰ由达荷美异刺线虫(JX845277)、泡状异刺线虫(LC389877)和等矛异刺线虫(KM212953)共同聚类而成;分支Ⅱ由贝拉异刺线虫(LC592733)与印度异刺线虫(LC592806)共同聚类而成;分支Ⅲ由本研究获得的35株鸡异刺线虫(YLHG1~YLHG35)与鸡异刺线虫虫株MPM(LC777441)、HJL10F(LC592784)、HHL19F(LC592776)共同聚类而成,其中鸡异刺线虫虫株YLHG1、MPM(LC777441)、YLHG32~YLHG35聚类成第1个小分支,虫株YLHG30与YLHG31聚类成第2个小分支,其余鸡异刺线虫虫株聚类成第3个小分支。基于鸡异刺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为2个分支(分支Ⅰ、Ⅱ)。分支Ⅰ由贝拉异刺线虫(KU529972)、印度异刺线虫(LC592869)与异形异刺线虫(MK024389)共同聚类而成,分支Ⅱ由本研究获得的35株鸡异刺线虫(YLHG1~YLHG35)与鸡异刺线虫虫株YA1(KP308308)、XC1(KP308317)、MY1(KP308325)共同聚类而成。说明陕西省榆林地区鸡群感染鸡异刺线虫情况较为普遍,且7个区(县)鸡群感染的虫株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性。

    2025年03期 No.711 84-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部分地区太行鸡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鲍佳茵;杨柳;潘保革;王珏;王麒;王学静;刘华格;管艳庆;陈立功;

    为了解河北省部分地区太行鸡群中流行的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亚群及其遗传进化特征,试验于2022年7月份—2023年3月份采集河北省保定市、石家庄市10个养殖场太行鸡肝脏和脾脏组织的混合样本97份,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样本中ALV-A、ALV-B、ALV-J、ALV-K,并采用DNASTAR、MegAlign等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检出的部分毒株(随机选取)的env基因测序结果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组织病料样本中,ALV总检出率为60.8%(59/97);其中ALV-A、ALV-B检出率均为0(0/97),ALV-J检出率为19.6%(19/97),ALV-K检出率为55.7%(54/97),ALV-J与ALV-K的混合检出率为14.4%(14/97)。选取的9株ALV-J env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2.5%~100%和88.1%~100%。选取的9株ALV-J与15株ALV参考毒株env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59.7%~97.6%和51.0%~97.4%;其中与ALV-J参考毒株env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相似性较高,分别为84.0%~97.6%和84.9%~97.4%;与ALV-J原型株HPRS103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3.0%~95.4%和88.8%~94.7%;与ALV-A、ALV-B、ALV-C、ALV-D、ALV-E、ALV-K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较低。与ALV-J原型株HPRS103相比,选取的9株ALV-J存在28处突变位点和1处缺失位点。选取的20株ALV-K env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6.0%~99.7%和94.0%~99.2%;选取的20株ALV-K与11株ALV参考毒株env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51.7%~99.7%和38.8%~99.2%;其中与ALV-K参考毒株env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相似性较高,分别为93.0%~99.7%和91.9%~99.2%;与ALV-K原型株JS11C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4.9%~97.7%和94.2%~98.5%;与ALV-A、ALV-B、ALV-C、ALV-D、ALV-E、ALV-J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较低。与ALV-K原型株JS11C1相比,选取的20株ALV-K存在61处突变位点。说明河北省部分地区太行鸡群存在ALV的感染,ALV-J和ALV-K为主要流行的ALV亚群,其env基因变异较大。

    2025年03期 No.711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玉屏风散总多糖佐剂联合鸡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胚胎免疫效果评价

    薛力刚;张秀森;战晓利;程敏;郭利;

    为了探究玉屏风散总多糖佐剂联合鸡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胚胎免疫效果,试验将吉林卢花鸡种蛋置于孵化器中孵化,孵化至18.5胚龄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组)及LⅠ、LⅡ、L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3枚。Control组和LⅠ组不做任何处理,继续孵化;LⅡ组胚蛋通过羊膜腔注射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0.3 mL+生理盐水0.5 mL;LⅢ组胚蛋通过羊膜腔注射注射4 mg/mL玉屏风总多糖0.5 mL+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0.3 mL。雏鸡出壳后,LⅠ组雏鸡接种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其他3组正常饲养,分别于雏鸡7,14,21,28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雏鸡,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检测新城疫和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效价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质量浓度;分离T淋巴细胞,检测T淋巴细胞中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在雏鸡14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70只雏鸡进行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攻毒,攻毒后统计保护率,进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试验,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在7,14,21,28日龄时,LⅢ组血清NDV和AIV HI抗体效价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LⅠ组、LⅡ组(P<0.05)。在7,14,21,28日龄时,LⅢ组血清中IL-2、IL-4、IL-10(除7日龄外)、IFN-γ(除14日龄外)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各组血清中IL-4、IL-10、IFN-γ质量浓度均在21日龄时达到最高,28日龄回落,IL-2质量浓度均在28日龄时达到最高。在7,14日龄时,LⅢ组CD3~+CD4~+、CD3~+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21,28日龄时,LⅡ组与LⅢ组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LⅠ组和Control组(P<0.05)。LⅠ组和LⅢ组NDV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和92%,LⅡ组为80%。AIV攻毒后各组雏鸡并未见死亡。LⅢ组NDV和AIV EID_(50)显著低于LⅠ组、LⅡ组和Control组(P<0.05),LⅠ组和LⅡ组EID_(50)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说明玉屏风散总多糖联合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进行胚胎免疫,可提升新城疫与禽流感HI抗体效价、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因子质量浓度,提高了疫苗的免疫效果。

    2025年03期 No.711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饲草、饲料与添加剂

  •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炎症因子与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赵雁萍;白培钿;段春晖;刘艳红;王云红;张妍;孔佳美;李红丽;张星星;任玉红;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炎性因子与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将100头28日龄、体重相近[(10.0±0.5)kg]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空白对照组(C组)只饲喂基础日粮,Ⅰ、Ⅱ、Ⅲ组饲喂分别添加0.1%、0.2%、0.3%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基础日粮,抗生素对照组(A组)饲喂添加75 mg/kg金霉素的基础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采用ELISA法检测仔猪血清和肠道(空肠、回肠、结肠)黏膜炎症因子的水平,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黏膜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制作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检测仔猪肠道的黏膜形态。结果表明:与C组比较,其余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量浓度及A组和Ⅱ、Ⅲ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且白细胞介素-10(IL-10)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Ⅱ、Ⅲ组空肠、回肠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肠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Ⅰ、Ⅱ、Ⅲ组和A组空肠、回肠黏膜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和Ⅱ、Ⅲ组空肠、回肠、结肠黏膜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及空肠、回肠黏膜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Ⅱ组空肠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A组比较,Ⅰ组血清中TNF-α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IL-10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Ⅱ、Ⅲ组空肠黏膜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组结肠黏膜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Ⅰ、Ⅱ、Ⅲ组结肠黏膜IL-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Ⅰ、Ⅱ、Ⅲ组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和绒隐比显著高于C组和A组(P<0.05),其中Ⅱ组绒隐比最高;Ⅱ和Ⅲ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A组(P<0.05)。Ⅱ、Ⅲ组空肠绒毛长度显著高于C组(P<0.05),其中Ⅱ组显著高于A组(P<0.05);Ⅰ、Ⅱ、Ⅲ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且绒隐比显著高于C组和A组(P<0.05)。Ⅱ组和Ⅲ组回肠绒毛长度和绒隐比均显著高于C组和A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0.2%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改善断奶仔猪的肠道黏膜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仔猪抗炎能力。

    2025年03期 No.711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蚯蚓抗菌肽联合益生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柳婷婷;戴丽颖;闫佳许;王政力;高明阳;王思佳;申红;

    为了探究蚯蚓抗菌肽和益生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将240只2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CG组(只饲喂基础日粮)、EAMPs组(饲喂基础日粮+100 mg/kg蚯蚓抗菌肽)、CBM(饲喂基础日粮+200 mg/kg复合益生菌制剂)组、EC(饲喂基础日粮+100 mg/kg蚯蚓抗菌肽+200 mg/kg复合益生菌制剂)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束后检测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屠宰性能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22~42日龄时,CBM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EAMPs组、CBM组、EC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CG组(P<0.05);43~63日龄时,CBM组平均日增重最高,然后依次为EC组、EAMPs组及CG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EAMPs组、CBM组、EC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CG组(P<0.05)。42日龄时,EAMPs组、CBM组和EC组总蛋白、白蛋白、sIgA、IgG和IgA质量浓度显著高于CG组(P<0.05),且EC组显著高于EAMPs组、CBM组(P<0.05);63日龄时,EAMPs组、CBM组和EC组总蛋白、白蛋白、sIgA和IgG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CG组(P<0.05),EC组IgA质量浓度显著高于CG组(P<0.05)。22~42日龄时,EC组屠宰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EAMPs组、CBM组和EC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CG组(P<0.05)。43~63日龄时,CG组和EC组腹脂率显著低于EAMPs组和CBM组(P<0.05),CBM组和EC组胸肌率显著高于CG组和EAMPs组(P<0.05),EC组腿肌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42日龄时,EC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63日龄时,CBM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CG组(P<0.05)。说明蚯蚓抗菌肽联合复合益生菌制剂可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屠宰性能,且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最好。

    2025年03期 No.711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特种动物研究

  • 马罗匹坦复合舒泰-右美托咪定对兔麻醉效果的研究

    张周结;蔡文英;吴月萱;朱毅威;胡崇伟;

    为了探究马罗匹坦复合舒泰-右美托咪定对兔的麻醉效果及对兔常规生理指标和心脏功能的影响,试验将12只90日龄、体重为(2.44±0.17)kg的健康新西兰白兔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对照组按体重肌肉注射1.75 mg/kg舒泰和0.033 mg/kg右美托咪定,试验组按体重肌肉注射1.75 mg/kg舒泰和0.033 mg/kg右美托咪定并静脉注射1 mg/kg马罗匹坦,对两组进行麻醉效果评估、常规生理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和左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s, 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和E峰与A峰比值(E/A)]监测。结果表明:对照组的麻醉诱导时长和麻醉维持时长分别为(2.84±2.05)min和(56.82±17.20)min,试验组分别为(1.97±0.60)min和(68.73±8.37)min;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麻醉诱导时长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维持时长显著提高(P<0.05)。与麻醉即刻比较,对照组镇静效果评分在麻醉第40,50分钟时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镇静效果评分在麻醉第50分钟时显著下降(P<0.05);两组肌松效果评分在麻醉第50分钟时显著下降(P<0.05),生物反射和镇痛效果评分在整个观察期间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体温和心率均在麻醉后呈现下降趋势;与麻醉即刻比较,对照组体温在麻醉第30,40,50分钟时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体温在麻醉后第20,30,40,50分钟时显著下降(P<0.05),两组心率在麻醉第40分钟时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心率在麻醉第50分钟时出现回升,而试验组心率在在麻醉第50分钟时极显著下降(P<0.01)。两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在麻醉过程中的变化较为平稳,整个观察期间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血压在麻醉过程中的变化较为平稳;与麻醉即刻比较,除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麻醉第50分钟时显著上升(P<0.05)外,两组在麻醉第10,20,30,40分钟时各血压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SV、EF、CO、CI、E/A在麻醉过程中的变化较为平稳;与麻醉第0~15分钟比较,第15~30,30~45,45~60分钟两组左心功能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马罗匹坦复合舒泰-右美托咪定较舒泰-右美托咪定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且在延长麻醉维持时长的同时不会对常规生理指标及心脏功能造成明显影响,适用于兔临床手术及试验的麻醉。

    2025年03期 No.711 123-12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舒泰与右美托咪定对兔生理指标的影响

    陈敏;韩言言;刘志伟;何书海;董建国;何敏;

    为比较舒泰和右美托咪定对兔生理指标的影响差异,试验将12只12~16月龄、体重为(2.5±0.7)kg的健康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舒泰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6只,禁食12 h、禁水8 h后,舒泰组于耳缘静脉按体重注射舒泰5 mg/kg,右美托咪定组于耳缘静脉按体重注射右美托咪定0.1 mg/kg,分别测定麻醉前和麻醉第5,10,15,20,25,30分钟时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并对麻醉分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两组体温均呈下降趋势。与麻醉前相比,两组体温在麻醉第5,10,15分钟时变化不显著(P>0.05),在麻醉第20,25,30分钟时显著下降(P<0.05)。舒泰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在监测时间内变化均不显著(P>0.05);右美托咪定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在麻醉第5,10,15,20分钟时变化不显著(P>0.05),在麻醉第25,30分钟时显著下降(P<0.05)。舒泰组呼吸频率在监测时间内变化不显著(P>0.05);右美托咪定组呼吸频率在麻醉第5,10分钟时变化不显著(P>0.05),在麻醉第15,20,25,30分钟时显著下降(P<0.05)。舒泰组的麻醉诱导期、维持期和苏醒期时间分别为2.2,29.9,3.6 min,右美托咪定组的麻醉诱导期、维持期和苏醒期时间分别为2.1,15.7,4.7 min;右美托咪定组的麻醉维持期时间显著小于舒泰组(P<0.05),但两组麻醉诱导期和苏醒期时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与右美托咪定相比,舒泰对兔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较好。

    2025年03期 No.711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探讨与研究

  • 新质生产力赋能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魏晓轩;蔡定昆;陈晓菲;

    为了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基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并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剖析新质生产力赋能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然而,在新质生产力发挥赋能效应的过程中却存在创新能力相对较低、转型升级相对滞后、资源配置相对不均、发展势能相对较弱、人才队伍相对不足等困境。因此,要锚定新质生产力赋能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从强化科技驱动、重塑产业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势能、创新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持续推动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我国由饲料业大国向强国质变。

    2025年03期 No.711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6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肉案子”安全视角下我国肉鸡产业链价格传导:微观机制与实证检验

    谢宁;毛文艺;刘阳彬;刘小春;翁贞林;

    为了促进我国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城乡居民“肉案子”安全,本研究基于我国2009—2021年肉雏鸡价格、肉鸡饲料价格、活鸡价格和鸡肉价格月度数据,采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短期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非对称传导模型和滚动回归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肉鸡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肉鸡产业链价格体系内部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肉鸡产业链市场价格偏离均衡后调节回到系统均衡的速度较慢;在多数情况下,肉鸡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的价格相互正向传导,但传导过程存在一定的滞后时间;活鸡价格在我国肉鸡产业链价格传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肉鸡饲料和活鸡价格上涨对鸡肉价格的影响要高于下跌的影响,而肉雏鸡价格下跌对鸡肉价格的影响要高于上涨的影响。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完善我国肉鸡产业链价格监测预警体系;促进肉鸡生产各环节数字信息化,提高价格传导效率;提升肉鸡规模化养殖水平,加强产业链纵向联合。

    2025年03期 No.711 143-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畜牧兽医》投稿须知

    <正>《黑龙江畜牧兽医》创刊于1958年,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集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黑龙江省科技精品期刊于一身的品牌期刊;是连续10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2023)的唯一省级主办的畜牧兽医领域专业期刊;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收录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全国农林核心期刊、国家首批A类学术期刊,并成为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化学文摘》(美国)刊源,在全国畜牧兽医期刊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

    2025年03期 No.711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