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畜牧兽医

探讨与研究

  • 种植面积、养殖规模与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的关系——基于种养结合视角的分析

    邢伶;侯国庆;栾欣旭;张佳妮;

    为了探讨种植面积、养殖规模与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奶牛养殖户微观调研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测算了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种养结合对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同时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种植面积与养殖规模对养殖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为1.072 2,大于1.000 0,种养结合有助于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的提升;种养分离下种植面积在10%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奶牛养殖纯技术效率,种养结合下种植面积在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奶牛养殖纯技术效率,种植面积的扩大有利于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的提高;在种养分离与种养结合下养殖规模均在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奶牛养殖纯技术效率,扩大养殖规模有利于提高奶牛养殖生产效率。鉴于此,笔者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奶牛养殖户开展种养结合,鼓励奶牛养殖户适当扩大种植与养殖规模,加强对奶牛养殖户养殖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力度。

    2023年24期 No.68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种植面积、养殖规模与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的关系——基于种养结合视角的分析

    邢伶;侯国庆;栾欣旭;张佳妮;

    为了探讨种植面积、养殖规模与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奶牛养殖户微观调研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测算了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种养结合对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同时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种植面积与养殖规模对养殖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为1.072 2,大于1.000 0,种养结合有助于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的提升;种养分离下种植面积在10%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奶牛养殖纯技术效率,种养结合下种植面积在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奶牛养殖纯技术效率,种植面积的扩大有利于农户家庭奶牛养殖生产效率的提高;在种养分离与种养结合下养殖规模均在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奶牛养殖纯技术效率,扩大养殖规模有利于提高奶牛养殖生产效率。鉴于此,笔者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奶牛养殖户开展种养结合,鼓励奶牛养殖户适当扩大种植与养殖规模,加强对奶牛养殖户养殖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力度。

    2023年24期 No.68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伊犁河谷地区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赵兰兰;李先东;夏咏;

    草原牧区承载牧民生产生计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多重功能,随着草畜矛盾、超载过牧及治理缺失而导致生态功能逐渐丧失,生态效率研究备受关注。为了解伊犁河谷地区草地畜牧业的生态效率,进一步促进农牧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运用超效率基于能量模型(energy based models, EBM)测算伊犁河谷地区2001—2020年草地畜牧业的生态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草地畜牧业平均生态效率各要素间的动态变化,借助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伊犁河谷地区2001—2020年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从0.835上升到1.147;2001—2003年,各县之间差距较大,新源县生态效率最高达1.579,昭苏县生态效率最低为0.539,随着时间推移各县生态效率差距逐渐缩小。伊犁河谷地区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在空间上两极分化局面明显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呈现出“参差聚集”的“俱乐部式”收敛格局,生态效率整体向好发展。技术进步是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生态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科技水平的滞后制约了该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进程。全年日照时数、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年末旅游总人数和政策辐射效应是影响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应坚持以绿色生态为首位,合理规划牧草建设用地,建立生态补偿与可持续发展联动机制,重视草地畜牧业科技普及推广,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提升区域内各要素间的集聚能力和利用效率。

    2023年24期 No.684 9-17+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9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伊犁河谷地区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赵兰兰;李先东;夏咏;

    草原牧区承载牧民生产生计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多重功能,随着草畜矛盾、超载过牧及治理缺失而导致生态功能逐渐丧失,生态效率研究备受关注。为了解伊犁河谷地区草地畜牧业的生态效率,进一步促进农牧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运用超效率基于能量模型(energy based models, EBM)测算伊犁河谷地区2001—2020年草地畜牧业的生态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草地畜牧业平均生态效率各要素间的动态变化,借助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伊犁河谷地区2001—2020年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从0.835上升到1.147;2001—2003年,各县之间差距较大,新源县生态效率最高达1.579,昭苏县生态效率最低为0.539,随着时间推移各县生态效率差距逐渐缩小。伊犁河谷地区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在空间上两极分化局面明显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呈现出“参差聚集”的“俱乐部式”收敛格局,生态效率整体向好发展。技术进步是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生态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科技水平的滞后制约了该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进程。全年日照时数、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年末旅游总人数和政策辐射效应是影响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应坚持以绿色生态为首位,合理规划牧草建设用地,建立生态补偿与可持续发展联动机制,重视草地畜牧业科技普及推广,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提升区域内各要素间的集聚能力和利用效率。

    2023年24期 No.684 9-17+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9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专论与综述

  • 艾草的生态分布及其在动物养殖方面的应用

    杜金桥;陈希文;

    艾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性温,味苦,味辛,具有驱寒、抗菌、抗病毒、抗癌等多重功效,生长适应性强,除极寒、极干旱地区外在我国广泛分布,形成了以北艾(产自河南省安阳市)、祁艾(产自河北省安国市)、海艾(产自浙江省宁波市)、蕲艾(产自湖北省蕲春县)、川艾(产自四川省凉山州)为首的几种名艾。目前,艾草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纺织、化工等领域。艾草富含挥发油、黄酮、多糖等活性成分,在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提高动物抗病能力、免疫能力、生产性能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然而,艾草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相对较少。笔者总结了艾草的生长特点和分布偏好及其在动物养殖方面的应用,旨在为艾草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2023年24期 No.684 18-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艾草的生态分布及其在动物养殖方面的应用

    杜金桥;陈希文;

    艾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性温,味苦,味辛,具有驱寒、抗菌、抗病毒、抗癌等多重功效,生长适应性强,除极寒、极干旱地区外在我国广泛分布,形成了以北艾(产自河南省安阳市)、祁艾(产自河北省安国市)、海艾(产自浙江省宁波市)、蕲艾(产自湖北省蕲春县)、川艾(产自四川省凉山州)为首的几种名艾。目前,艾草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纺织、化工等领域。艾草富含挥发油、黄酮、多糖等活性成分,在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提高动物抗病能力、免疫能力、生产性能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然而,艾草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相对较少。笔者总结了艾草的生长特点和分布偏好及其在动物养殖方面的应用,旨在为艾草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2023年24期 No.684 18-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猪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蔡文涛;李子圣;韩建宁;杨凯;

    生猪视觉及其附属信息对生猪健康状态的判别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实时反映生猪的生长情况,同样也是生猪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随着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无损害性、高效性、低成本、自动化和实时性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已逐渐在规模生猪养殖场中普及。笔者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来关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猪健康养殖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在描述计算机视觉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回顾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猪目标提取、身份识别、运动监测、行为识别、体重估计和病变区域检测中的应用及算法,并对基于计算机视觉测量的生猪疾病诊断、生长预测与精确饲养等综合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以评估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猪养殖领域的总体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猪健康养殖中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2023年24期 No.684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猪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蔡文涛;李子圣;韩建宁;杨凯;

    生猪视觉及其附属信息对生猪健康状态的判别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实时反映生猪的生长情况,同样也是生猪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随着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无损害性、高效性、低成本、自动化和实时性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已逐渐在规模生猪养殖场中普及。笔者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来关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猪健康养殖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在描述计算机视觉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回顾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猪目标提取、身份识别、运动监测、行为识别、体重估计和病变区域检测中的应用及算法,并对基于计算机视觉测量的生猪疾病诊断、生长预测与精确饲养等综合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以评估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猪养殖领域的总体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猪健康养殖中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2023年24期 No.684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活性氧对精子氧化损伤及获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鹤洁;吉木斯;谢望为;娜哈雅;哈斯高娃;TSERENNADMID Sodnompil;士惠杰;张馨娜;娜仁花;

    精液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来源广泛且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生成过量自由基,进而对精子造成氧化损伤。ROS通过促进蛋白质中酪氨酸磷酸化诱导精子获能,并可诱发精子发生顶体反应和质膜脂质氧化反应。当ROS的产生速度大于抗氧化体系的清除速度时,精子细胞的氧化能力超过总抗氧化能力,该过氧化环境会降低精子清除ROS的能力并使精子产生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OS),最终导致精子发生质膜脂质过氧化、DNA完整性受损和凋亡进程加速等现象。笔者对精子内ROS的生成途径、ROS对精子氧化损伤和获能的影响及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抗氧化剂对精子的保护作用奠定基础。

    2023年24期 No.684 31-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活性氧对精子氧化损伤及获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鹤洁;吉木斯;谢望为;娜哈雅;哈斯高娃;TSERENNADMID Sodnompil;士惠杰;张馨娜;娜仁花;

    精液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来源广泛且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生成过量自由基,进而对精子造成氧化损伤。ROS通过促进蛋白质中酪氨酸磷酸化诱导精子获能,并可诱发精子发生顶体反应和质膜脂质氧化反应。当ROS的产生速度大于抗氧化体系的清除速度时,精子细胞的氧化能力超过总抗氧化能力,该过氧化环境会降低精子清除ROS的能力并使精子产生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OS),最终导致精子发生质膜脂质过氧化、DNA完整性受损和凋亡进程加速等现象。笔者对精子内ROS的生成途径、ROS对精子氧化损伤和获能的影响及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抗氧化剂对精子的保护作用奠定基础。

    2023年24期 No.684 31-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畜牧科学

  • 季节和胎次共同作用对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程馨锐;张松源;詹凤婷;焦行;张力戈;杨峰;李秀领;乔瑞敏;韩雪蕾;李新建;王献伟;王克君;

    为了研究胎次及其与配种季节和分娩季节共同作用对大白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了河南某种猪场7 373窝大白猪母猪的产仔数据,包括总产仔数、活仔数、弱仔数、死胎数、出生窝重、断奶数、21日龄校正窝重7个指标,分析了胎次及其与配种季节和分娩季节共同作用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上述8个繁殖性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3胎次的总产仔数、活仔数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或P<0.05),3胎次的出生窝重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产仔性能最好的是2,3胎次,其次是4,5胎次,较差的是1胎次和5胎次以上;春季配种时2,5胎次的总产仔数、活仔数、出生窝重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或P<0.05),夏季、秋季配种时2,3胎次的总产仔数(秋季2胎次除外)、活仔数和出生窝重(秋季2胎次除外)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或P<0.05),2胎次适宜在夏季配种,3胎次适宜在夏季、秋季配种,4胎次适宜在冬季配种,5胎次适宜在春季配种,1胎次和5胎次以上适宜在冬季配种;春季分娩时3胎次的总产仔数、活仔数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或P<0.05),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娩时2,3,5胎次的活仔数、出生窝重和断奶数总体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或P<0.05),2胎次适宜在秋季分娩,3胎次适宜在冬季分娩,4胎次适宜在春季分娩,5胎次适宜在夏季分娩,1胎次和5胎次以上适宜在夏季分娩;除分娩季节与活仔数和出生窝重不显著相关外(P>0.05),胎次及其与配种季节和分娩季节交互作用均与7个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7个繁殖性能指标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P<0.05或P<0.01)。说明产仔性能较好的2胎次适宜在夏季配种秋季分娩,3胎次适宜在夏季、秋季配种冬季分娩,4胎次适宜在冬季配种夏季分娩,5胎次适宜在春季配种夏季分娩;产仔性能较差的1胎次和5胎次以上适宜在冬季配种夏季分娩。

    2023年24期 No.684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季节和胎次共同作用对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程馨锐;张松源;詹凤婷;焦行;张力戈;杨峰;李秀领;乔瑞敏;韩雪蕾;李新建;王献伟;王克君;

    为了研究胎次及其与配种季节和分娩季节共同作用对大白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了河南某种猪场7 373窝大白猪母猪的产仔数据,包括总产仔数、活仔数、弱仔数、死胎数、出生窝重、断奶数、21日龄校正窝重7个指标,分析了胎次及其与配种季节和分娩季节共同作用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上述8个繁殖性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3胎次的总产仔数、活仔数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或P<0.05),3胎次的出生窝重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产仔性能最好的是2,3胎次,其次是4,5胎次,较差的是1胎次和5胎次以上;春季配种时2,5胎次的总产仔数、活仔数、出生窝重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或P<0.05),夏季、秋季配种时2,3胎次的总产仔数(秋季2胎次除外)、活仔数和出生窝重(秋季2胎次除外)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或P<0.05),2胎次适宜在夏季配种,3胎次适宜在夏季、秋季配种,4胎次适宜在冬季配种,5胎次适宜在春季配种,1胎次和5胎次以上适宜在冬季配种;春季分娩时3胎次的总产仔数、活仔数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或P<0.05),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娩时2,3,5胎次的活仔数、出生窝重和断奶数总体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或P<0.05),2胎次适宜在秋季分娩,3胎次适宜在冬季分娩,4胎次适宜在春季分娩,5胎次适宜在夏季分娩,1胎次和5胎次以上适宜在夏季分娩;除分娩季节与活仔数和出生窝重不显著相关外(P>0.05),胎次及其与配种季节和分娩季节交互作用均与7个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7个繁殖性能指标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P<0.05或P<0.01)。说明产仔性能较好的2胎次适宜在夏季配种秋季分娩,3胎次适宜在夏季、秋季配种冬季分娩,4胎次适宜在冬季配种夏季分娩,5胎次适宜在春季配种夏季分娩;产仔性能较差的1胎次和5胎次以上适宜在冬季配种夏季分娩。

    2023年24期 No.684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物联网的生猪养殖健康监测系统研究

    曹衎;梁灿;桂琪;谭保华;

    为了提高生猪养殖场的自动化水平,试验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 WiFi)和Android的生猪健康监测系统,即采用MLX90614红外测温传感器实时获取猪只体温,采用MAX30102传感器实时获取猪只心率,采用路由器搭建局域网,采用“1+200”的上位机、下位机组合控制模式,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传输数据,利用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PP)远程监测每头猪的生理状态,基于报警监测算法在系统监测到异常情况时利用控制器报警,同时将信息通过上位机传递给养殖人员,并且在黄石某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利用人工测量对该系统的精度、普适性(指是否适用于断奶仔猪、生长猪、育肥猪、怀孕母猪)和准确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监测的体温结果与人工检测的最大偏差为±0.2℃,监测的心率指标结果与人工检测的最大偏差为±2次/min;可准确监测断奶仔猪、生长猪、育肥猪、怀孕母猪的体温和心率指标;对断奶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健康状态的正确报警率为80%~95%,误报警率为5%~20%。说明该系统的监测结果稳定性、精度、可靠性较高,可以实现实时远程监测猪只的健康状态,适用于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健康监测。

    2023年24期 No.684 42-5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8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物联网的生猪养殖健康监测系统研究

    曹衎;梁灿;桂琪;谭保华;

    为了提高生猪养殖场的自动化水平,试验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 WiFi)和Android的生猪健康监测系统,即采用MLX90614红外测温传感器实时获取猪只体温,采用MAX30102传感器实时获取猪只心率,采用路由器搭建局域网,采用“1+200”的上位机、下位机组合控制模式,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传输数据,利用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PP)远程监测每头猪的生理状态,基于报警监测算法在系统监测到异常情况时利用控制器报警,同时将信息通过上位机传递给养殖人员,并且在黄石某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利用人工测量对该系统的精度、普适性(指是否适用于断奶仔猪、生长猪、育肥猪、怀孕母猪)和准确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监测的体温结果与人工检测的最大偏差为±0.2℃,监测的心率指标结果与人工检测的最大偏差为±2次/min;可准确监测断奶仔猪、生长猪、育肥猪、怀孕母猪的体温和心率指标;对断奶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健康状态的正确报警率为80%~95%,误报警率为5%~20%。说明该系统的监测结果稳定性、精度、可靠性较高,可以实现实时远程监测猪只的健康状态,适用于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健康监测。

    2023年24期 No.684 42-5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8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的仔猪吮乳行为识别算法研究

    李颀;马凯;

    为了准确识别特征不明显且扎推聚群现象严重的仔猪吮乳行为,试验建立了一种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的仔猪吮乳行为识别算法,即先利用关键点检测技术定位侧卧母猪的哺乳区域,然后在哺乳区域中利用基于空间上下文信息模块的主干网络提取仔猪吮乳状态下的空间上下文信息,包括仔猪与母猪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信息及仔猪嘴部与母猪乳房连接处的轮廓形状特征;为捕捉仔猪吮乳行为的运动特征,在主干网络的最后一层引入时间上下文信息模块,提取相邻帧间仔猪吮乳行为的时序特征;最后将特征输入到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网络进行仔猪吮乳行为的预测与识别;以精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将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的仔猪吮乳行为识别方法与Darknet53算法、原始YOLOv5主干网络+LSTM算法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的仔猪吮乳行为识别算法对仔猪哺乳行为识别的精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准率分别96.9%、96.1%和96.3%,较Darknet53算法分别提高了14.7%、14.5%和14.4%,较原始YOLOv5主干网络+LSTM算法分别提高了12.5%、11.0%和11.3%。说明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的仔猪吮乳行为识别算法对仔猪吮乳行为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2023年24期 No.684 51-56+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的仔猪吮乳行为识别算法研究

    李颀;马凯;

    为了准确识别特征不明显且扎推聚群现象严重的仔猪吮乳行为,试验建立了一种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的仔猪吮乳行为识别算法,即先利用关键点检测技术定位侧卧母猪的哺乳区域,然后在哺乳区域中利用基于空间上下文信息模块的主干网络提取仔猪吮乳状态下的空间上下文信息,包括仔猪与母猪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信息及仔猪嘴部与母猪乳房连接处的轮廓形状特征;为捕捉仔猪吮乳行为的运动特征,在主干网络的最后一层引入时间上下文信息模块,提取相邻帧间仔猪吮乳行为的时序特征;最后将特征输入到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网络进行仔猪吮乳行为的预测与识别;以精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将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的仔猪吮乳行为识别方法与Darknet53算法、原始YOLOv5主干网络+LSTM算法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的仔猪吮乳行为识别算法对仔猪哺乳行为识别的精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准率分别96.9%、96.1%和96.3%,较Darknet53算法分别提高了14.7%、14.5%和14.4%,较原始YOLOv5主干网络+LSTM算法分别提高了12.5%、11.0%和11.3%。说明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的仔猪吮乳行为识别算法对仔猪吮乳行为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2023年24期 No.684 51-56+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兽医科学

  • 我国部分规模化牧场奶牛低钙血症的发病情况调查及诊治和防控方案分析

    王鸿宇;宋玉锡;白云龙;夏成;徐闯;

    为了完善奶牛低钙血症的诊治和防控方案,本研究于2021年对我国河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等15个省(市、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化牧场的基本情况、奶牛低钙血症(包括临床低钙血症和亚临床低钙血症)的发病率、诊断方案、治疗方案、防控方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研牧场共有73 448头奶牛,低钙血症总发病率为15.48%(2.90%~30.20%)。临床低钙血症发病率为3.38%,其中黑龙江省的发病率(5.40%)最高,然后依次是河北省(4.00%)、云南省(3.30%)、北京市(3.30%),江苏省和天津市的发病率(均为1.00%)最低;亚临床低钙血症发病率为12.10%(1.00%~26.90%),其中云南省发病率(26.90%)最高,然后依次是上海市(20.50%)、黑龙江省(14.00%),北京市和山西省的发病率(均为1.00%)最低。调研牧场主要根据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愿走动、后肢交替踏脚、后躯摇摆、肌肉抽搐对奶牛临床低钙血症进行诊断,主要根据某些临床症状头颈不自然、精神沉郁、勉强站立但站立不稳、行动困难、步态摇摆对奶牛亚临床低钙血症进行诊断。调研牧场共采用8种方案对奶牛临床低钙血症进行治疗,具体方式主要有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口服博威钙等;其中方案6[静脉注射葡萄糖500 mL/(d·头)、葡萄糖酸钙250 mL/(d·头)和樟脑10 mL/(d·头)]的治愈率(92.36%)相对较高且治疗成本[194.44元/(d·头)]相对较低。调研牧场共采用10种方案对奶牛亚临床低钙血症进行治疗,具体方式主要有口服博威钙、饲喂钙磷饲料等;其中方案6[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200 mL/(d·头)和投喂钙棒100 g/(d·头)]的治愈率(100%)较高且治疗成本[52.00元/(d·头)]相对较低。调研牧场共采用16种方案对泌乳奶牛临床低钙血症进行防控,具体方式主要有饲料中添加阴离子盐、饲养管理、围产期保健、尿液pH值测定和实验室血钙浓度检测等,其中方案2[饲料中添加阴离子盐250 g/(d·头)、饲养管理、围产期保健、尿液pH值测定]和方案3[饲料中添加阴离子盐250 g/(d·头)、围产期保健、尿液pH值测定]的发病率(均为1.00%)较低且不易发生乳腺炎。调研牧场共主要采用17种方案对泌乳奶牛亚临床低钙血症进行防控,具体方式主要有口服博威钙、饲料中添加阴离子盐、饲养管理、围产期保健、尿液pH值测定、实验室血钙浓度检测等,其中方案2[饲料中添加阴离子盐250 g/(d·头)、饲养管理、围产期保健、尿液pH值测定、实验室血钙浓度检测]的发病率(1.00%)较低且不易发生乳腺炎。说明我国奶牛亚临床低钙血症发病率较高,适宜的诊治和防控方案是降低奶牛低钙血症发病率的关键。

    2023年24期 No.684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部分规模化牧场奶牛低钙血症的发病情况调查及诊治和防控方案分析

    王鸿宇;宋玉锡;白云龙;夏成;徐闯;

    为了完善奶牛低钙血症的诊治和防控方案,本研究于2021年对我国河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等15个省(市、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化牧场的基本情况、奶牛低钙血症(包括临床低钙血症和亚临床低钙血症)的发病率、诊断方案、治疗方案、防控方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研牧场共有73 448头奶牛,低钙血症总发病率为15.48%(2.90%~30.20%)。临床低钙血症发病率为3.38%,其中黑龙江省的发病率(5.40%)最高,然后依次是河北省(4.00%)、云南省(3.30%)、北京市(3.30%),江苏省和天津市的发病率(均为1.00%)最低;亚临床低钙血症发病率为12.10%(1.00%~26.90%),其中云南省发病率(26.90%)最高,然后依次是上海市(20.50%)、黑龙江省(14.00%),北京市和山西省的发病率(均为1.00%)最低。调研牧场主要根据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愿走动、后肢交替踏脚、后躯摇摆、肌肉抽搐对奶牛临床低钙血症进行诊断,主要根据某些临床症状头颈不自然、精神沉郁、勉强站立但站立不稳、行动困难、步态摇摆对奶牛亚临床低钙血症进行诊断。调研牧场共采用8种方案对奶牛临床低钙血症进行治疗,具体方式主要有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口服博威钙等;其中方案6[静脉注射葡萄糖500 mL/(d·头)、葡萄糖酸钙250 mL/(d·头)和樟脑10 mL/(d·头)]的治愈率(92.36%)相对较高且治疗成本[194.44元/(d·头)]相对较低。调研牧场共采用10种方案对奶牛亚临床低钙血症进行治疗,具体方式主要有口服博威钙、饲喂钙磷饲料等;其中方案6[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200 mL/(d·头)和投喂钙棒100 g/(d·头)]的治愈率(100%)较高且治疗成本[52.00元/(d·头)]相对较低。调研牧场共采用16种方案对泌乳奶牛临床低钙血症进行防控,具体方式主要有饲料中添加阴离子盐、饲养管理、围产期保健、尿液pH值测定和实验室血钙浓度检测等,其中方案2[饲料中添加阴离子盐250 g/(d·头)、饲养管理、围产期保健、尿液pH值测定]和方案3[饲料中添加阴离子盐250 g/(d·头)、围产期保健、尿液pH值测定]的发病率(均为1.00%)较低且不易发生乳腺炎。调研牧场共主要采用17种方案对泌乳奶牛亚临床低钙血症进行防控,具体方式主要有口服博威钙、饲料中添加阴离子盐、饲养管理、围产期保健、尿液pH值测定、实验室血钙浓度检测等,其中方案2[饲料中添加阴离子盐250 g/(d·头)、饲养管理、围产期保健、尿液pH值测定、实验室血钙浓度检测]的发病率(1.00%)较低且不易发生乳腺炎。说明我国奶牛亚临床低钙血症发病率较高,适宜的诊治和防控方案是降低奶牛低钙血症发病率的关键。

    2023年24期 No.684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18—2020年黑龙江省27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魏成威;马天文;阮红日;李亚楠;陈鸿;王路军;张建涛;高利;

    为了分析黑龙江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肢蹄病发病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于2018—2020年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27个规模化奶牛场29 050头奶牛的肢蹄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统计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季节、不同卫生状况、使用不同牛床垫料、采用不同修蹄方式、不同蹄浴频次奶牛场奶牛及不同胎次、不同体况、不同年均泌乳量、不同泌乳时期奶牛的肢蹄病发病率。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7个规模化奶牛场肢蹄病的总发病率为28.6%;2019年发病率最高,为39.9%;2020年发病率最低,为21.4%。不同类型肢蹄病的发病率不同,其中蹄皮炎的发病率最高,为16.4%;然后依次为变形蹄、蹄底溃疡+蹄尖溃疡,发病率分别为4.2%和3.5%。牡丹江市和佳木斯市奶牛场奶牛肢蹄病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3.3%和33.1%;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奶牛场奶牛发病率较低,分别为25.0%和24.7%。除大规模奶牛场蹄叶炎发病率较高外,其他类型肢蹄病发病率均随奶牛场规模的增大呈下降的趋势。黑龙江地区奶牛肢蹄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冬季和夏季发病率较高,分别为8.7%和7.5%;春季和秋季发病率较低,分别为6.2%和5.9%;冬季发病率显著高于秋季(P<0.05)。奶牛场卫生状况越好,肢蹄病发病率越低。使用牛粪+稻壳的奶牛场肢蹄病发病率最高,为28.8%;然后为使用稻壳的奶牛场,发病率为27.9%;使用沙子的奶牛场发病率最低,为26.1%;但使用不同牛床垫料的奶牛场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修蹄方式“2次/年+日常”的奶牛场肢蹄病发病率(25.8%)显著低于修蹄方式“2次/年”的奶牛场(31.9%,P<0.05)。奶牛肢蹄病发病率随奶牛场蹄浴频次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蹄浴频次为1次/周、2次/周、3次/周的奶牛场肢蹄病发病率分别为35.9%、28.3%、24.0%。奶牛肢蹄病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1,2,3,4,≥5胎奶牛发病率分别为24.7%、26.7%、29.2%、31.2%、34.0%。在不同体况奶牛中,体况肥胖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最高,为35.9%;然后为体况消瘦的奶牛,发病率为32.3%;体况正常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最低,为28.2%;但不同体况奶牛肢蹄病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肢蹄病发病率随泌乳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年均泌乳量≤7.5 t、>7.5~9.0 t、>9.0~<10.5 t、≥10.5 t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分别为26.0%、27.1%、29.4%、31.4%。在不同泌乳期中,处于泌乳早期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最高,为9.3%;然后依次为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发病率分别为7.9%、7.4%;处于围生期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最低,为3.0%。说明2018—2020年蹄皮炎是黑龙江省奶牛主要的肢蹄病类型,季节、修蹄方式、蹄浴频次、胎次、泌乳量和泌乳时期等因素对奶牛肢蹄病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2023年24期 No.684 65-73+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5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2018—2020年黑龙江省27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魏成威;马天文;阮红日;李亚楠;陈鸿;王路军;张建涛;高利;

    为了分析黑龙江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肢蹄病发病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于2018—2020年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27个规模化奶牛场29 050头奶牛的肢蹄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统计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季节、不同卫生状况、使用不同牛床垫料、采用不同修蹄方式、不同蹄浴频次奶牛场奶牛及不同胎次、不同体况、不同年均泌乳量、不同泌乳时期奶牛的肢蹄病发病率。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7个规模化奶牛场肢蹄病的总发病率为28.6%;2019年发病率最高,为39.9%;2020年发病率最低,为21.4%。不同类型肢蹄病的发病率不同,其中蹄皮炎的发病率最高,为16.4%;然后依次为变形蹄、蹄底溃疡+蹄尖溃疡,发病率分别为4.2%和3.5%。牡丹江市和佳木斯市奶牛场奶牛肢蹄病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3.3%和33.1%;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奶牛场奶牛发病率较低,分别为25.0%和24.7%。除大规模奶牛场蹄叶炎发病率较高外,其他类型肢蹄病发病率均随奶牛场规模的增大呈下降的趋势。黑龙江地区奶牛肢蹄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冬季和夏季发病率较高,分别为8.7%和7.5%;春季和秋季发病率较低,分别为6.2%和5.9%;冬季发病率显著高于秋季(P<0.05)。奶牛场卫生状况越好,肢蹄病发病率越低。使用牛粪+稻壳的奶牛场肢蹄病发病率最高,为28.8%;然后为使用稻壳的奶牛场,发病率为27.9%;使用沙子的奶牛场发病率最低,为26.1%;但使用不同牛床垫料的奶牛场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修蹄方式“2次/年+日常”的奶牛场肢蹄病发病率(25.8%)显著低于修蹄方式“2次/年”的奶牛场(31.9%,P<0.05)。奶牛肢蹄病发病率随奶牛场蹄浴频次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蹄浴频次为1次/周、2次/周、3次/周的奶牛场肢蹄病发病率分别为35.9%、28.3%、24.0%。奶牛肢蹄病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1,2,3,4,≥5胎奶牛发病率分别为24.7%、26.7%、29.2%、31.2%、34.0%。在不同体况奶牛中,体况肥胖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最高,为35.9%;然后为体况消瘦的奶牛,发病率为32.3%;体况正常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最低,为28.2%;但不同体况奶牛肢蹄病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肢蹄病发病率随泌乳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年均泌乳量≤7.5 t、>7.5~9.0 t、>9.0~<10.5 t、≥10.5 t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分别为26.0%、27.1%、29.4%、31.4%。在不同泌乳期中,处于泌乳早期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最高,为9.3%;然后依次为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发病率分别为7.9%、7.4%;处于围生期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最低,为3.0%。说明2018—2020年蹄皮炎是黑龙江省奶牛主要的肢蹄病类型,季节、修蹄方式、蹄浴频次、胎次、泌乳量和泌乳时期等因素对奶牛肢蹄病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2023年24期 No.684 65-73+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5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死亡奶牛血液中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李焦魏;周峰;闫磊;薛永康;王向佩;赵玉玺;刘晓曼;孙贝贝;张震;闫跃飞;

    为查找引起河南省某奶牛场产后奶牛急性死亡的病原(前期检测牛流行热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核酸均为阴性,肠道内容物中的梭菌、肺脏中的巴氏杆菌核酸为阴性),试验采集猝死奶牛的脾脏、肝脏等组织及血液样本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和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药物敏感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奶牛血液样本中分离到1株细菌,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镜检呈蓝紫色并排列成葡萄状,且与葡萄球菌的生化特性相符,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松鼠葡萄球菌高度同源,相似性在99.7%以上,证实分离菌株为松鼠葡萄球菌,命名为HNSX-B1;HNSX-B1株对头孢类药物(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和头孢曲松)、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和庆大霉素、红霉素、哌拉西林、苯唑西林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卡那霉素、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小鼠在感染HNSX-B1株(1×10~9 cfu/mL,200μL)36 h后全部死亡。说明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对小鼠具有明显致病性的松鼠葡萄球菌,该菌可能是引起该奶牛场产后奶牛急性死亡的病原。

    2023年24期 No.684 74-78+8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5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死亡奶牛血液中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李焦魏;周峰;闫磊;薛永康;王向佩;赵玉玺;刘晓曼;孙贝贝;张震;闫跃飞;

    为查找引起河南省某奶牛场产后奶牛急性死亡的病原(前期检测牛流行热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核酸均为阴性,肠道内容物中的梭菌、肺脏中的巴氏杆菌核酸为阴性),试验采集猝死奶牛的脾脏、肝脏等组织及血液样本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和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药物敏感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奶牛血液样本中分离到1株细菌,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镜检呈蓝紫色并排列成葡萄状,且与葡萄球菌的生化特性相符,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松鼠葡萄球菌高度同源,相似性在99.7%以上,证实分离菌株为松鼠葡萄球菌,命名为HNSX-B1;HNSX-B1株对头孢类药物(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和头孢曲松)、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和庆大霉素、红霉素、哌拉西林、苯唑西林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卡那霉素、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小鼠在感染HNSX-B1株(1×10~9 cfu/mL,200μL)36 h后全部死亡。说明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对小鼠具有明显致病性的松鼠葡萄球菌,该菌可能是引起该奶牛场产后奶牛急性死亡的病原。

    2023年24期 No.684 74-78+8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5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禽源PKR基因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任红玉;谢芝勋;华骏;万丽军;王盛;谢丽基;谢志勤;范晴;罗思思;张艳芳;黄娇玲;曾婷婷;张民秀;

    为了探讨禽源双链RNA依赖的蛋白质激酶(PKR)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了解其在鸡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分布情况,试验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对编码蛋白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及二级结构、三级结构预测;然后将禽源PKR基因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EF1α-Myc中,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F1α-Myc-PKR转染至DF1细胞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和Western-blot鉴定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验证,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SPF鸡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禽源PKR蛋白的分子式为C_(2744)H_(4332)N_(772)O_(842)S_(23),共编码55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62 346.63 u,等电点(pI)为8.63,不稳定系数为45.54,属于不稳定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为33.27%,延伸链占比为13.64%,β-转角占比为4.73%,无规则卷曲占比为48.36%;三级结构预测模型与人类PKR蛋白的相似性为47.29%。经双酶切验证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F1α-Myc-PKR,该载体可在DF1细胞中表达PKR蛋白,蛋白质分子量约为62 ku,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禽源PKR基因在SPF鸡的17个受检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不同;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然后依次为胰腺、肠、肺脏、脾脏、胸腺、法氏囊、肝脏、腺胃、肌胃、皮肤、气管、脑和肾脏;在关节和肌肉中的表达量极低。说明PKR基因可能参与血液免疫反应,在先天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3年24期 No.684 79-84+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禽源PKR基因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任红玉;谢芝勋;华骏;万丽军;王盛;谢丽基;谢志勤;范晴;罗思思;张艳芳;黄娇玲;曾婷婷;张民秀;

    为了探讨禽源双链RNA依赖的蛋白质激酶(PKR)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了解其在鸡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分布情况,试验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对编码蛋白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及二级结构、三级结构预测;然后将禽源PKR基因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EF1α-Myc中,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F1α-Myc-PKR转染至DF1细胞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和Western-blot鉴定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验证,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SPF鸡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禽源PKR蛋白的分子式为C_(2744)H_(4332)N_(772)O_(842)S_(23),共编码55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62 346.63 u,等电点(pI)为8.63,不稳定系数为45.54,属于不稳定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为33.27%,延伸链占比为13.64%,β-转角占比为4.73%,无规则卷曲占比为48.36%;三级结构预测模型与人类PKR蛋白的相似性为47.29%。经双酶切验证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F1α-Myc-PKR,该载体可在DF1细胞中表达PKR蛋白,蛋白质分子量约为62 ku,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禽源PKR基因在SPF鸡的17个受检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不同;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然后依次为胰腺、肠、肺脏、脾脏、胸腺、法氏囊、肝脏、腺胃、肌胃、皮肤、气管、脑和肾脏;在关节和肌肉中的表达量极低。说明PKR基因可能参与血液免疫反应,在先天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3年24期 No.684 79-84+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饲草、饲料与添加剂

  • 干旱胁迫对百脉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亚娇;马培杰;罗文举;舒健虹;陈莹;龙忠富;王小利;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百脉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了解贵州地区百脉根的抗旱性能,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P1(6%聚乙二醇)、P2(12%聚乙二醇)、P3(18%聚乙二醇)、P4(24%聚乙二醇)处理及空白对照(CK,以纯化水配制的霍格兰营养液)处理,每个处理15瓶,对苗期的百脉根进行干旱胁迫,测定胁迫30 d后百脉根的形态和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对不同聚乙二醇浓度处理下的百脉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百脉根的株高、根长、根际直径、茎粗、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鲜重大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P2处理的根长、根际直径最长,茎粗最粗,各处理的株高、根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CK处理的株高最高,P3处理的根体积最大;CK处理的地上鲜重最大,P2处理地下鲜重最大且显著高于CK、P1、P3及P4处理(P<0.05);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主根根系活力呈先升高后波动降低的趋势,须根根系活力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叶部叶绿素含量呈先波动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部叶绿素含量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其中P1处理主根根系活力最高,P2处理须根根系活力最高;叶部P3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K、P1及P2处理(P<0.05);茎部P4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叶部和茎部的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浓度、脯氨酸(proline, PRO)质量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大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叶部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茎部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乙烯(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ACC)含量呈波动下降趋势,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3-吲哚乙酸(3-indoleacetic acid, IA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游离态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及其衍生物、赤霉素类(gibberellins, GAs)含量均增加。根据综合评价值,5个处理由大到小的排序为P3>CK>P1>P4>P2。P3处理的株高、根际直径、茎粗、根体积、分枝数与CK处理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鲜重均显著小于CK处理(P<0.05),而排名在CK处理前。说明干旱胁迫对百脉根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均产生了影响,其中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大于农艺性状指标。

    2023年24期 No.684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1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干旱胁迫对百脉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亚娇;马培杰;罗文举;舒健虹;陈莹;龙忠富;王小利;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百脉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了解贵州地区百脉根的抗旱性能,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P1(6%聚乙二醇)、P2(12%聚乙二醇)、P3(18%聚乙二醇)、P4(24%聚乙二醇)处理及空白对照(CK,以纯化水配制的霍格兰营养液)处理,每个处理15瓶,对苗期的百脉根进行干旱胁迫,测定胁迫30 d后百脉根的形态和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对不同聚乙二醇浓度处理下的百脉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百脉根的株高、根长、根际直径、茎粗、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鲜重大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P2处理的根长、根际直径最长,茎粗最粗,各处理的株高、根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CK处理的株高最高,P3处理的根体积最大;CK处理的地上鲜重最大,P2处理地下鲜重最大且显著高于CK、P1、P3及P4处理(P<0.05);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主根根系活力呈先升高后波动降低的趋势,须根根系活力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叶部叶绿素含量呈先波动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部叶绿素含量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其中P1处理主根根系活力最高,P2处理须根根系活力最高;叶部P3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K、P1及P2处理(P<0.05);茎部P4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叶部和茎部的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浓度、脯氨酸(proline, PRO)质量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大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叶部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茎部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乙烯(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ACC)含量呈波动下降趋势,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3-吲哚乙酸(3-indoleacetic acid, IA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游离态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及其衍生物、赤霉素类(gibberellins, GAs)含量均增加。根据综合评价值,5个处理由大到小的排序为P3>CK>P1>P4>P2。P3处理的株高、根际直径、茎粗、根体积、分枝数与CK处理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鲜重均显著小于CK处理(P<0.05),而排名在CK处理前。说明干旱胁迫对百脉根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均产生了影响,其中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大于农艺性状指标。

    2023年24期 No.684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1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添加比例油棕叶对发酵型全混合日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其对海南黑山羊饲喂效果的影响

    蒋睿珂;张雨书;曾宪海;李茂;周汉林;孙满吉;吕仁龙;

    为了探究不同添加比例油棕叶对发酵型全混合日粮(FTMR)品质及对海南黑山羊饲喂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王草为主要粗饲料制作FTMR,粗精比为80︰20,设置4个组,分别为5%、10%和15%油棕叶组及对照组,其中5%、10%和15%油棕叶组分别添加5%、10%和15%油棕叶,密封发酵60 d后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FTMR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将24只育肥期海南黑山羊平均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5%、10%和15%油棕叶组分别饲喂添加5%、10%和15%油棕叶的FTMR,对照组饲喂不添加油棕叶的FTMR,饲喂60 d,测定其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根据德国农业协会(DLG)评价标准,各组青贮均为1级。5%、10%、15%油棕叶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油棕叶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45.7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和15%油棕叶组粗纤维、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油棕叶组海南黑山羊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P<0.05)。10%油棕叶组FTMR挥发性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15%油棕叶组的球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油棕叶组的肌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油棕叶组(P<0.05)外,各组间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油棕叶制作FTMR不会降低饲料青贮品质,同时能提升油棕叶的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油棕叶较为适宜。

    2023年24期 No.684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不同添加比例油棕叶对发酵型全混合日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其对海南黑山羊饲喂效果的影响

    蒋睿珂;张雨书;曾宪海;李茂;周汉林;孙满吉;吕仁龙;

    为了探究不同添加比例油棕叶对发酵型全混合日粮(FTMR)品质及对海南黑山羊饲喂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王草为主要粗饲料制作FTMR,粗精比为80︰20,设置4个组,分别为5%、10%和15%油棕叶组及对照组,其中5%、10%和15%油棕叶组分别添加5%、10%和15%油棕叶,密封发酵60 d后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FTMR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将24只育肥期海南黑山羊平均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5%、10%和15%油棕叶组分别饲喂添加5%、10%和15%油棕叶的FTMR,对照组饲喂不添加油棕叶的FTMR,饲喂60 d,测定其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根据德国农业协会(DLG)评价标准,各组青贮均为1级。5%、10%、15%油棕叶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油棕叶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45.7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和15%油棕叶组粗纤维、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油棕叶组海南黑山羊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P<0.05)。10%油棕叶组FTMR挥发性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15%油棕叶组的球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油棕叶组的肌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油棕叶组(P<0.05)外,各组间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油棕叶制作FTMR不会降低饲料青贮品质,同时能提升油棕叶的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油棕叶较为适宜。

    2023年24期 No.684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动物保健品研究

  • 壳寡糖与五种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协同抑菌效果研究

    苗润泽;王松禹;高上;钟世勋;刘兆胜;孙汝江;

    为了测定壳寡糖对常见致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壳寡糖与五种常见抗生素的协同抑菌效果,试验测定了壳寡糖与硫酸链霉素、盐酸四环素、四环素、盐酸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对大肠杆菌CICC2148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P、副溶血弧菌ATCC17802、哈维氏弧菌ATCCCBAA-1117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并根据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指数)对壳寡糖与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壳寡糖对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MIC在22.5~45 mg/mL之间和MBC在45~90 mg/mL之间;硫酸新霉素对副溶血弧菌ATCC17802没有抑制作用,未检测到MIC和MBC。因此未进行壳寡糖和硫酸新霉素对副溶血弧菌ATCC17802的联合药敏试验。壳寡糖除与硫酸链霉素、四环素联用对副溶血弧菌ATCC17802表现为无关作用外,与硫酸链霉素、盐酸四环素、四环素、盐酸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联用表现为部分协同作用和协同作用,协同抑菌效果明显。说明壳寡糖在单独和联合使用时对常见致病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023年24期 No.684 101-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8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壳寡糖与五种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协同抑菌效果研究

    苗润泽;王松禹;高上;钟世勋;刘兆胜;孙汝江;

    为了测定壳寡糖对常见致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壳寡糖与五种常见抗生素的协同抑菌效果,试验测定了壳寡糖与硫酸链霉素、盐酸四环素、四环素、盐酸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对大肠杆菌CICC2148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P、副溶血弧菌ATCC17802、哈维氏弧菌ATCCCBAA-1117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并根据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指数)对壳寡糖与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壳寡糖对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MIC在22.5~45 mg/mL之间和MBC在45~90 mg/mL之间;硫酸新霉素对副溶血弧菌ATCC17802没有抑制作用,未检测到MIC和MBC。因此未进行壳寡糖和硫酸新霉素对副溶血弧菌ATCC17802的联合药敏试验。壳寡糖除与硫酸链霉素、四环素联用对副溶血弧菌ATCC17802表现为无关作用外,与硫酸链霉素、盐酸四环素、四环素、盐酸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联用表现为部分协同作用和协同作用,协同抑菌效果明显。说明壳寡糖在单独和联合使用时对常见致病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023年24期 No.684 101-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8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牡丹皮抗弧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陈超;邱敏;梁馨文;高田田;胡继亮;刘强;张建龙;吴玉宇;苏子钦;刘玮炜;

    为了优化牡丹皮抗弧菌物质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抗弧菌成分,试验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牡丹皮抗弧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溶剂、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然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响应面优化法的三个影响因素,以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对牡丹皮抗弧菌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并进行验证;最后通过活性追踪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初步分析牡丹皮中抑制弧菌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乙醇浓度为5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60 min,液料比为25∶1,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作为响应面法的优化因素,确定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2 min、液料比24∶1。在该条件下,抑菌圈直径为23.11 mm,与预测值23.19 mm接近。从牡丹皮活性物质中确定了两个抗弧菌活性成分,分别为丹皮酚和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说明本试验成功优化了牡丹皮抗弧菌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确定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丹皮酚和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2023年24期 No.684 106-112+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3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牡丹皮抗弧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陈超;邱敏;梁馨文;高田田;胡继亮;刘强;张建龙;吴玉宇;苏子钦;刘玮炜;

    为了优化牡丹皮抗弧菌物质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抗弧菌成分,试验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牡丹皮抗弧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溶剂、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然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响应面优化法的三个影响因素,以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对牡丹皮抗弧菌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并进行验证;最后通过活性追踪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初步分析牡丹皮中抑制弧菌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乙醇浓度为5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60 min,液料比为25∶1,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作为响应面法的优化因素,确定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2 min、液料比24∶1。在该条件下,抑菌圈直径为23.11 mm,与预测值23.19 mm接近。从牡丹皮活性物质中确定了两个抗弧菌活性成分,分别为丹皮酚和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说明本试验成功优化了牡丹皮抗弧菌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确定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丹皮酚和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2023年24期 No.684 106-112+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3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特种动物研究

  • 新疆准噶尔泌乳双峰驼体重与体尺性状相关性及乳房生长发育特征分析

    郝泽林;姚怀兵;闫慧;马强;马万鹏;苏战强;王玉琢;汪亮;陈钢粮;岳海涛;杨洁;

    为了探究新疆准噶尔泌乳双峰驼体重与体尺性状相关性及乳房生长发育特征,试验首先对新疆阿勒泰地区247峰4~15岁准噶尔泌乳双峰驼的体重、体尺性状指标(体长、体高、胸围、管围)、乳头性状指标(乳头长度、乳头直径)进行测定,然后采用R语言软件进行体重与各体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各体尺性状指标对体重的通径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体重预测回归方程,最后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牧区4~15岁的新疆准噶尔泌乳双峰驼中每个年龄阶段各随机挑选出2峰骆驼对所建立的体重预测回归方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疆准噶尔泌乳双峰驼的平均体重为522.30 kg,平均体高为169.07 cm,平均体长为148.80 cm,平均胸围为218.69 cm,平均管围为19.18 cm;体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其次是体长和胸围,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右前、右后、左前、左后乳头长度平均值分别为3.15,2.96,3.03,3.02 cm,乳头长度极差为2.08 cm;右前、右后、左前、左后乳头直径平均值分别为2.91,2.88,2.91,2.88 cm,乳头直径极差为1.78 cm。体重和各体尺性状指标数据均呈正态分布。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其中与胸围的相关性最高(0.74),然后依次为体长(0.61)、体高(0.58)和管围(0.56)。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498),然后依次为体长(0.406)和体高(0.369),管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小(0.358);体高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0.271),然后依次为胸围(0.268)和体长(0.263),管围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小(0.254);其中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640)。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体重预测回归方程为Y=-1 085.980+2.450X_1+3.075X_2+2.822X_3+6.923X_4(Y、X_1、X_2、X_3、X_4分别为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实测体重值与该模型的预测体重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为0.51,拟合曲线拟合良好;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2,为极显著相关(P<0.01);在显著水平α=0.05的置信区间内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新疆准噶尔泌乳双峰驼群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体重变化幅度较大,体尺的变化幅度较小;不同个体的乳头长度和乳头直径差异较大,且前乳头长度普遍长于后乳头;各体尺性状指标中,胸围对体重的影响较大;建立的体重预测回归方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准噶尔泌乳双峰驼的体重。

    2023年24期 No.684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准噶尔泌乳双峰驼体重与体尺性状相关性及乳房生长发育特征分析

    郝泽林;姚怀兵;闫慧;马强;马万鹏;苏战强;王玉琢;汪亮;陈钢粮;岳海涛;杨洁;

    为了探究新疆准噶尔泌乳双峰驼体重与体尺性状相关性及乳房生长发育特征,试验首先对新疆阿勒泰地区247峰4~15岁准噶尔泌乳双峰驼的体重、体尺性状指标(体长、体高、胸围、管围)、乳头性状指标(乳头长度、乳头直径)进行测定,然后采用R语言软件进行体重与各体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各体尺性状指标对体重的通径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体重预测回归方程,最后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牧区4~15岁的新疆准噶尔泌乳双峰驼中每个年龄阶段各随机挑选出2峰骆驼对所建立的体重预测回归方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疆准噶尔泌乳双峰驼的平均体重为522.30 kg,平均体高为169.07 cm,平均体长为148.80 cm,平均胸围为218.69 cm,平均管围为19.18 cm;体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其次是体长和胸围,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右前、右后、左前、左后乳头长度平均值分别为3.15,2.96,3.03,3.02 cm,乳头长度极差为2.08 cm;右前、右后、左前、左后乳头直径平均值分别为2.91,2.88,2.91,2.88 cm,乳头直径极差为1.78 cm。体重和各体尺性状指标数据均呈正态分布。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其中与胸围的相关性最高(0.74),然后依次为体长(0.61)、体高(0.58)和管围(0.56)。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498),然后依次为体长(0.406)和体高(0.369),管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小(0.358);体高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0.271),然后依次为胸围(0.268)和体长(0.263),管围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小(0.254);其中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640)。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体重预测回归方程为Y=-1 085.980+2.450X_1+3.075X_2+2.822X_3+6.923X_4(Y、X_1、X_2、X_3、X_4分别为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实测体重值与该模型的预测体重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为0.51,拟合曲线拟合良好;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2,为极显著相关(P<0.01);在显著水平α=0.05的置信区间内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新疆准噶尔泌乳双峰驼群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体重变化幅度较大,体尺的变化幅度较小;不同个体的乳头长度和乳头直径差异较大,且前乳头长度普遍长于后乳头;各体尺性状指标中,胸围对体重的影响较大;建立的体重预测回归方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准噶尔泌乳双峰驼的体重。

    2023年24期 No.684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阿尔泰马鹿与东北梅花鹿杂交F1代产茸性能、鹿茸营养成分和养殖效益分析

    邓福金;赵刚;李宁;王大鹏;江馗语;关伟国;关春梁;商业;张引航;

    为了探寻生产性能更优的茸鹿杂交品种,试验以阿尔泰马鹿为父本(♂)、东北梅花鹿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比较分析阿尔泰马鹿与东北梅花鹿杂交F1代(阿东杂交F1代)和东北梅花鹿的鲜茸产量、鹿茸营养成分和养殖效益。结果表明:阿东杂交F1代头锯、二锯、三锯、四锯鲜茸产量(分别为3.56 kg、6.00 kg、8.13 kg、9.69 kg)较东北梅花鹿(分别为1.05 kg、2.80 kg、3.38 kg、3.88 kg)均显著提高(P<0.05),头锯至四锯鲜茸平均产量(6.85 kg)较东北梅花鹿(2.78 kg)显著提高(P<0.05)。阿东杂交F1代鹿茸中除甘氨酸和脯氨酸含量低于东北梅花鹿鹿茸外,其他15种测出的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东北梅花鹿鹿茸,其中总氨基酸含量(51.11%)较东北梅花鹿鹿茸(47.69%)高3.42百分点,赖氨酸含量(3.11%)较东北梅花鹿鹿茸(1.46%)高1.65百分点,亮氨酸含量(3.67%)较东北梅花鹿鹿茸(2.66%)高1.01百分点,组氨酸含量(1.13%)较东北梅花鹿鹿茸(0.68%)高0.45百分点。东北梅花鹿和阿东杂交F1代鹿茸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阿东杂交F1代鹿茸中钾、钠、铁含量分别为0.48%、0.68%、0.16%,高于东北梅花鹿鹿茸(分别为0.27%、0.58%、0.06%),镁、钙、磷含量分别为0.26%、12.40%、5.67%,低于东北梅花鹿鹿茸(分别为0.33%、15.60%、6.69%);阿东杂交F1代鹿茸的钙磷比为2.19∶1,略低于东北梅花鹿鹿茸的2.33∶1。虽然阿东杂交F1代饲养成本较东北梅花鹿提高了34.08%,但年均利润(5 212.86元/只)较东北梅花鹿(1 577.89元/只)提高了230.37%。说明以阿尔泰马鹿为父本、东北梅花鹿为母本杂交得到的阿东杂交F1代产茸性能和养殖效益均明显优于东北梅花鹿,鹿茸营养成分组成略优于东北梅花鹿。

    2023年24期 No.684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阿尔泰马鹿与东北梅花鹿杂交F1代产茸性能、鹿茸营养成分和养殖效益分析

    邓福金;赵刚;李宁;王大鹏;江馗语;关伟国;关春梁;商业;张引航;

    为了探寻生产性能更优的茸鹿杂交品种,试验以阿尔泰马鹿为父本(♂)、东北梅花鹿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比较分析阿尔泰马鹿与东北梅花鹿杂交F1代(阿东杂交F1代)和东北梅花鹿的鲜茸产量、鹿茸营养成分和养殖效益。结果表明:阿东杂交F1代头锯、二锯、三锯、四锯鲜茸产量(分别为3.56 kg、6.00 kg、8.13 kg、9.69 kg)较东北梅花鹿(分别为1.05 kg、2.80 kg、3.38 kg、3.88 kg)均显著提高(P<0.05),头锯至四锯鲜茸平均产量(6.85 kg)较东北梅花鹿(2.78 kg)显著提高(P<0.05)。阿东杂交F1代鹿茸中除甘氨酸和脯氨酸含量低于东北梅花鹿鹿茸外,其他15种测出的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东北梅花鹿鹿茸,其中总氨基酸含量(51.11%)较东北梅花鹿鹿茸(47.69%)高3.42百分点,赖氨酸含量(3.11%)较东北梅花鹿鹿茸(1.46%)高1.65百分点,亮氨酸含量(3.67%)较东北梅花鹿鹿茸(2.66%)高1.01百分点,组氨酸含量(1.13%)较东北梅花鹿鹿茸(0.68%)高0.45百分点。东北梅花鹿和阿东杂交F1代鹿茸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阿东杂交F1代鹿茸中钾、钠、铁含量分别为0.48%、0.68%、0.16%,高于东北梅花鹿鹿茸(分别为0.27%、0.58%、0.06%),镁、钙、磷含量分别为0.26%、12.40%、5.67%,低于东北梅花鹿鹿茸(分别为0.33%、15.60%、6.69%);阿东杂交F1代鹿茸的钙磷比为2.19∶1,略低于东北梅花鹿鹿茸的2.33∶1。虽然阿东杂交F1代饲养成本较东北梅花鹿提高了34.08%,但年均利润(5 212.86元/只)较东北梅花鹿(1 577.89元/只)提高了230.37%。说明以阿尔泰马鹿为父本、东北梅花鹿为母本杂交得到的阿东杂交F1代产茸性能和养殖效益均明显优于东北梅花鹿,鹿茸营养成分组成略优于东北梅花鹿。

    2023年24期 No.684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畜牧兽医》总目次

    <正>~~

    2023年24期 No.684 125-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畜牧兽医》总目次

    <正>~~

    2023年24期 No.684 125-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畜牧兽医》投稿须知

    <正>《黑龙江畜牧兽医》创刊于1958年,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集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黑龙江省科技精品期刊于一身的品牌期刊;是连续9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唯一省级主办的畜牧兽医领域专业期刊;是RCCSE中国学术期刊(A-)精品期刊,并成为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化学文摘》的刊源,在全国畜牧兽医期刊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

    2023年24期 No.684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声明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稿酬中含有中国知网的使用费,不再另行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不收取版面预定费和加急费,只收取发表费(含专家外审费),不以个人名义收取任何费用,收款人为单位,

    2023年24期 No.684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畜牧兽医》投稿须知

    <正>《黑龙江畜牧兽医》创刊于1958年,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集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黑龙江省科技精品期刊于一身的品牌期刊;是连续9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唯一省级主办的畜牧兽医领域专业期刊;是RCCSE中国学术期刊(A-)精品期刊,并成为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化学文摘》的刊源,在全国畜牧兽医期刊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

    2023年24期 No.684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声明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稿酬中含有中国知网的使用费,不再另行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不收取版面预定费和加急费,只收取发表费(含专家外审费),不以个人名义收取任何费用,收款人为单位,

    2023年24期 No.684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