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丽华;韦珏;覃绍敏;许力士;秦树英;陈凤莲;欧阳康;刘金凤;
为了筛选出具有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hea virus, PEDV)的益生菌株,试验通过CCK-8法初步筛选具有抗PEDV的益生菌株,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再利用CCK-8法评估益生菌不同作用方式(预处理、后处理、同时处理及直接处理)对PEDV感染细胞的抑制效果,筛选出菌株抗PEDV最佳稀释度及作用方式并以最佳稀释度及作用方式处理PEDV,测定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_(50))。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得到4株具有抗PEDV作用的益生菌株,分别为菌株7、A1、MM1和N1-S-4;结合菌种特异性鉴定,4株菌株7、A1、MM1和N1-S-4分别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7与菌株A1在pH值为4.0时可以正常生长,耐酸能力强于另外2株;菌株7在3个浓度(0.10%、0.30%和0.50%)胆盐中均可生长,耐胆盐能力强于其他3株;4株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均较差,其中菌株MM1的黏附率最高,为6.98%;4株菌培养上清液及菌体裂解液的不同稀释度(1/1、1/2、1/4、1/8、1/16、1/32、1/64)以4种不同处理方式作用于感染PEDV的Vero细胞时,均表现出对PEDV的抑制作用,并且直接处理方式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中粪肠球菌裂解液在1/4稀释度下的抑制率最高。TCID_(50)试验进一步证实,1/4稀释度的粪肠球菌裂解液直接作用于感染PEDV的Vero细胞可有效降低病毒滴度。说明粪肠球菌可有效抑制PEDV,具有抗PEDV的作用。
2025年05期 No.713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王勋;张盼涛;李嘉琛;张贺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是引起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感染后可引起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所有日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染。感染猪常见急性传染性水样腹泻、脱水、呕吐等症状,哺乳仔猪患病后有极高的死亡率。目前基于PEDV GⅠ基因型(CV777和DR13)的传统疫苗无法预防当前流行株引起的感染,而常用的基于PEDV GⅡ基因型的疫苗在接种7~10 d后方可提供有效保护,无法在7日龄内仔猪病死率最高时发挥免疫效力。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等检测方法,结合PEDV的不同抗原表位对PEDV感染进行精准监测是目前防控PED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现有PEDV检测诊断技术进行综述,分析讨论PEDV检测技术在疫病防控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高特异、高灵敏、高适用性检测方法的研究策略,旨在为PEDV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2025年05期 No.713 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瞿健萍;赵福庆;杨荣芳;王浩东;刘衍芬;
为了解穿心莲中药复方对患猪流行性腹泻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40头3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感染不治疗组、对照药物治疗组和中药复方治疗组,每组10头。空白对照组与其他3组隔离饲养,其他3组仔猪均在3日龄时灌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细胞培养液2.5 mL(1×10~(6.5) TCID_(50)/0.1 mL)。仔猪PEDV腹泻模型建立成功后,中药复方治疗组采用穿心莲中药复方(按体重2 mL/kg)灌服,对照药物治疗组灌服杨树花口服液(按体重2.5 mL/头),感染不治疗组按体重2 mL/kg灌服生理盐水,治疗3 d后检测各组仔猪血液中免疫相关指标及细胞因子质量浓度,并观察仔猪小肠组织形态的改变。结果表明:中药复方治疗组和对照药物治疗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A(IgA)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感染不治疗组(P<0.05),而感染不治疗组仔猪血清中IgG、IgM和IgA质量浓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药复方治疗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α干扰素(IFN-α)和β干扰素(IFN-β)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感染不治疗组(P<0.05),白细胞介素-6(IL-6)质量浓度显著低于感染不治疗组(P<0.05)。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镜检发现中药复方治疗组仔猪小肠绒毛明显恢复。说明中药复方通过提高仔猪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减轻炎症反应等有效治疗猪流行性腹泻,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2025年05期 No.713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洋;马春霞;欧云文;潘琴;任绍科;邓书明;翟佳佳;杨山山;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患病仔猪表现为腹泻、脱水甚至死亡。PED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猪群,流行趋势复杂,遗传变异多样,具有G1a、G1b、G2a和G2b四个基因亚型。目前,主要通过疫苗进行PED防控,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型疫苗、中药和益生菌已成为PED防控的新方向。本文就PEDV病原及感染机制、流行现状及防治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PED的防治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713 29-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邢硕;伊淑帅;张涵;刘月;尹柏双;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的主要症状是仔猪腹泻和脱水等,病猪死亡率高,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的日益凸显,寻找绿色、安全的防治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中药及植物提取物在防治猪流行性腹泻PEDV方面展现出多样化的作用机制,这些天然产物因其低毒性和多靶点的优势受到关注。本文对中药及植物提取物在防治PED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PED的绿色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5期 No.713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子贤;郑林;祝令伟;卢葛锦;景洁;孙诗雯;孙洋;纪雪;姜博文;郭学军;赵传芳;
为了比较携带mcr基因的bla_(CTX-M)阳性大肠杆菌(bla_(CTX-M)-positive and mcr-positive Escherichia coli,MCRPEC::bla_(CTX-M)~+)和携带mcr基因的bla_(CTX-M)阴性大肠杆菌(bla_(CTX-M)-negative and mcr-positive Escherichia coli,MCRPEC::bla_(CTX-M)~-)的基因组特征,并评估bla_(CTX-M)基因和mcr基因在大肠杆菌之间的共转移能力,试验以猪源MCRPEC::bla_(CTX-M)~+和MCRPEC::bla_(CTX-M)~-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利用软件或在线工具对二者进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分析、bla_(CTX-M)和mcr基因定位及系统发育分析,通过接合转移试验测定mcr基因和bla_(CTX-M)基因在大肠杆菌间的共转移率,明确共转移mcr基因与bla_(CTX-M)基因的质粒组合。结果表明:共检测了57种耐药基因,MCRPEC::bla_(CTX-M)~+菌株和MCRPEC::bla_(CTX-M)~-菌株携带耐药基因种类的中位数均为11种,MCRPEC::bla_(CTX-M)~+菌株均匀分布在中位数两侧,而MCRPEC::bla_(CTX-M)~-菌株较多分布在中位数水平以下。仅MCRPEC::bla_(CTX-M)~+菌株携带磷霉素类耐药基因fos(A3)(35.71%)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11(32.14%),所有MCRPEC::bla_(CTX-M)~+菌株均携带黏菌素类耐药基因mcr-1,有94.23%的MCRPEC::bla_(CTX-M)~-菌株携带mcr-1基因,MCRPEC::bla_(CTX-M)~+菌株携带的bla_(CTX-M)基因亚型以bla_(CTX-M-55)基因(42.86%)和bla_(CTX-M-65)基因(41.07%)为主。共检测了8种毒力基因,MCRPEC::bla_(CTX-M)~+菌株和MCRPEC::bla_(CTX-M)~-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种类的中位数分别为1种和1.5种,MCRPEC::bla_(CTX-M)~+菌株共携带3种,而MCRPEC::bla_(CTX-M)~-菌株共携带8种,二者均携带产溶血素基因hlyE(51.92%和51.79%)、产热稳定肠毒素基因astA(21.15%和26.79%)、产溶血素基因hlyF(5.36%和1.92%),仅MCRPEC::bla_(CTX-M)~-菌株携带产热不稳定肠毒素基因eltIAB-4(10.71%)、产志贺毒素基因stx2(8.93%)、产热稳定肠毒素基因estap-STa1(17.86%)和estb-STb1(10.71%)、产溶血素hlyA基因(10.71%)。有96.43%(54/56)的MCRPEC::bla_(CTX-M)~+菌株的bla_(CTX-M)基因由质粒携带,但不能确定质粒类型;有14.29%(8/56)的MCRPEC::bla_(CTX-M)~+菌株的mcr基因由染色体携带;有85.71%(48/56)的菌株的mcr基因由质粒携带,确定了其中26株菌株的质粒类型,包括IncX4型(38.46%)、IncI2型(26.92%)、IncHI2A型(11.54%)、p0111型(23.08%)。有11.54%(6/52)的MCRPEC::bla_(CTX-M)~-菌株mcr基因由染色体携带;有88.46%(46/52)的菌株mcr基因由质粒携带,确定了其中30株菌株的质粒类型,包括IncX4型(30.00%)、IncI2型(60.00%)、IncHI2A型(3.33%)、p0111型(3.33%)、IncY型(3.33%)。MCRPEC::bla_(CTX-M)~+菌株和MCRPEC::bla_(CTX-M)~-菌株均以A群(51.79%、34.62%)和B1群(46.43%、53.85%)为主,少量菌株属于C群(1.79%、9.62%)和D群(0,1.92%),二者均未发现B2群、E群、F群、G群。在多序列位点分型分析中,ST475、ST2、ST88、ST809、ST999在MCRPEC::bla_(CTX-M)~+菌株和MCRPEC::bla_(CTX-M)~-菌株中均有分布,MCRPEC::bla_(CTX-M)~+菌株主要的序列型号为ST475(12.50%)、 ST2(7.14%)、ST638(5.36%)和ST86(5.36%),MCRPEC::bla_(CTX-M)~-菌株主要的序列型号为ST481(11.54%)、ST66(9.61%)和ST88(9.61%)。在血清型分型中,O51:H49、O~-:H10、O81:H~-在MCRPEC::bla_(CTX-M)~+菌株和MCRPEC::bla_(CTX-M)~-菌株中都有分布,MCRPEC::bla_(CTX-M)~+菌株主要的血清型为O51:H49(30.36%),MCRPEC::bla_(CTX-M)~-菌株主要的血清型为O116:H~-和O127:H~-(均为9.62%)。在接合转移试验中,有60.87%(14/23)的MCRPEC::bla_(CTX-M)~+菌株的bla_(CTX-M)基因水平转移至大肠杆菌EC600,bla_(CTX-M)基因的接合转移率为1×10~(-5)~1×10~(-1),其中有64.29%(9/14)的MCRPEC::bla_(CTX-M)~+菌株的bla_(CTX-M)基因和mcr基因共转移至大肠杆菌EC600,共转移率为4%~100%。共确定了4种共转移mcr与bla_(CTX-M)基因的质粒组合,分别为IncX4型(mcr)+IncFⅡ型(bla_(CTX-M))、IncI2型(mcr)+IncFⅡ型(bla_(CTX-M))、IncI2型(mcr)+IncI1型(bla_(CTX-M))、p0111型(mcr)+IncFⅡ型(bla_(CTX-M))。说明MCRPEC::bla_(CTX-M)~+菌株和MCRPEC::bla_(CTX-M)~-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种类及mcr基因定位表现出明显差异,bla_(CTX-M)和mcr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间共转移。
2025年05期 No.713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明亮;王尧;马圣明;蒋志惠;唐亚杰;于常鸿;马赞扬;史森霖;张闻慧;吴银荣;翁少亭;
为了建立一种敏感、稳定、快速的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可视化检测方法,试验以羟基萘酚蓝(hydroxynaphthol blue, HNB)为指示剂,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引物组合、内外引物浓度比、HNB终浓度、孵育温度和时间)建立一种CPV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检测,并采用该方法对20份疑似CPV感染的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到的引物组合为CPV3-FIP/BIP(内引物)、CPV3-F3/B3(外引物)、CPV3-FLP/BLP(Loop引物),内外引物浓度比为16∶1,HNB终浓度为0.32 mmol/L,孵育温度为45℃,孵育时间为30 min。用该方法同时检测CPV、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 CCV)、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 CPIV)核酸,仅CPV呈阳性,CDV、CCV、CPIV均呈阴性;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10~0 copies/μL,且相同浓度质粒样品3次重复的显色程度基本一致。采用该方法检测20份临床样本,结果均呈阳性,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说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在45℃条件下扩增30 min即可完成对CPV的可视化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2025年05期 No.713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玥琦;甘海清;郭鹏飞;李晓冰;李焰;
为了探究胚蛋不同部位注射维生素C对蛋鸭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600枚龙岩山麻鸭种蛋,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枚),孵化至23胚龄进行胚胎注射,对照(CON)组不做处理,卵黄囊生理盐水(YS)组、羊膜腔生理盐水(AS)组分别在卵黄囊、羊膜腔注射0.1 mL/枚生理盐水,卵黄囊维生素C(YV)组、羊膜腔维生素C(AV)组分别在卵黄囊、羊膜腔注射3 mg维生素C(30 mg/mL维生素C溶液0.1 mL/枚),于孵化25.5胚龄和出雏当天,从每个重复挑选两枚重量相近的活胚蛋和两只体重相近的雏鸭,对活胚蛋和雏鸭的孵化性能(胚蛋重、胚胎重、卵黄囊重、出孵重)进行测定;出雏当天,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4只母雏鸭进行饲养,试验期28 d,对雏鸭的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时,YV组和AV组的绝对体重显著高于CON组、YS组和AS组(P<0.05),卵黄囊重显著低于CON组、YS组和AS组(P<0.05)。AV组22~28 d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5~21 d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AS组和YV组(P<0.05)。AV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GSH-Px活性显著高于CON组、YS组和YV组(P<0.05),丙二醛(MDA)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ON组、YV组和AV组三酰甘油(TG)浓度显著低于YS组和AS组(P<0.05);AV组葡萄糖(GLU)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说明在胚蛋卵黄囊、羊膜腔注射3 mg维生素C均可提高龙岩山麻鸭的抗氧化能力和生产性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羊膜腔部位注射效果持续时间优于卵黄囊。
2025年05期 No.71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静;柳淑伟;李科南;杜海东;郭文亮;娜梅拉;娜仁花;
为了研究四季中不同生理阶段对规模化绒山羊场全年污染物产生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全收粪法对四季中幼龄期、空怀期、妊娠期和泌乳期每只绒山羊的采食量、饮水量及粪尿排泄量进行称重,并通过测定粪尿样品中污染物含量计算产污系数。结果表明:春季不同生理阶段的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饮水量、粪便鲜重、粪便干重和排尿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妊娠期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空怀期和幼龄期(P<0.05),空怀期和妊娠期饮水量显著高于幼龄期(P<0.05);秋季空怀期和妊娠期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粪便干重和排尿量均显著高于幼龄期(P<0.05);冬季泌乳期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饮水量、粪便鲜重、粪便干重均显著高于妊娠期和幼龄期(P<0.05),妊娠期和泌乳期排尿量显著高于幼龄期(P<0.05)。羊粪便含水率全年波动在54.53%~59.58%之间。夏季空怀期、妊娠期羊粪有机质含量均低于50%,其他生理阶段处于51.08%~61.80%之间;春季空怀期和妊娠期总氮含量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春、秋季空怀期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铜、锌含量在夏、秋、冬三个季节的不同生理阶段均差异显著(P<0.05)。尿液全年pH值在7.35~8.27之间。夏、秋季空怀期化学需氧量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冬季妊娠期和幼龄期均高于泌乳期(P<0.05)。冬季幼龄期铜、锌含量均显著高于妊娠期和泌乳期(P<0.05)。总氮、总磷、铜、锌产污系数在四季的不同生理阶段各有高低,春季空怀期总氮、总磷产污系数显著高于妊娠期和泌乳期(P<0.05)。秋季空怀期总磷、铜、锌产污系数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冬季泌乳期铜、锌产污系数显著高于妊娠期和幼龄期(P<0.05)。说明该绒山羊场应根据四季中不同生理阶段的羊只存栏数和所对应粪尿产生量来估算该场全年内污染物产生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025年05期 No.713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廖云琼;康永刚;高峰;张善芳;王超;
为研究谷氨酸对徐淮山羊精液冷冻-解冻后精液品质的影响,试验将6只徐淮山羊的精液混合后分为6份,作为6个处理,其中5个处理分别用添加了谷氨酸(终浓度为0.1,0.2,0.3,0.4,0.5 mg/mL)的精液冷冻保存稀释液进行稀释,1个处理只添加精液冷冻保存稀释液作为对照,检测解冻后精子的质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0.4 mg/mL谷氨酸处理的精子活力、活率、精子路径速率、直线速率、曲线速率、精子质膜完整率、精子顶体完整率、AT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除0.5 mg/mL谷氨酸处理外,0.4 mg/mL谷氨酸处理的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MP)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0.4 mg/mL谷氨酸处理的精子ROS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说明在精液冷冻保存稀释液中添加0.4 mg/mL谷氨酸能有效提高精液冷冻保存效果。
2025年05期 No.713 93-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薛强;张彬;陈灰;
为了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青年母牛投产体重对产后血酮浓度(β羟丁酸)、淘汰率、繁殖性能及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择中国荷斯坦奶牛青年母牛85头,按照成年母牛体重的≤75%、>75%~80%、>80%~85%、>85%~90%、>90%划分为5组,分别为Ⅰ组(<550 kg,n=12)、Ⅱ组(550~590 kg,n=18)、Ⅲ组(>590~630 kg,n=17)、Ⅳ组(>630~670 kg,n=19)、Ⅴ组(>670 kg,n=19),使用便携式酮体检测仪快速测定奶牛血酮浓度,记录牛只淘汰情况,并计算每组泌乳期淘汰率与新产期淘汰率,统计首配天数、配准天数、配次等繁殖性能指标,使用Wood函数对各组产奶量的曲线进行拟合,分析高峰产奶量和高峰日。结果表明:Ⅴ组的酮体含量为0.99 mmol/L,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的泌乳期淘汰率为33.33%、新产期淘汰率为16.67%,Ⅴ组的泌乳期淘汰率为21.05%、新产期淘汰率为21.05%,均高于Ⅱ组、Ⅲ组、Ⅳ组。Ⅰ组与Ⅴ组的配次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各组之间首配天数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Ⅱ组和Ⅴ组的配准天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Ⅰ组、Ⅴ组的配准天数均显著高于Ⅲ组、Ⅳ组(P<0.05)。高峰产奶量由高到低分别为Ⅲ组、Ⅳ组、Ⅴ组、Ⅱ组、Ⅰ组,高峰日由高到低分别为Ⅰ组、Ⅴ组、Ⅳ组、Ⅲ组、Ⅱ组。说明当青年母牛投产体重占成母牛体重80%~90%,即投产体重在590~670 kg时,其产后淘汰率均最低、高峰产奶量最高。
2025年05期 No.713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韦应实;贺小云;朱才业;匡继才;杨维林;董鹏飞;祁俊;储明星;
为了探究不同生长时期龙陵黄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关系,试验对314只龙陵黄山羊母羊3,9,12月龄的体重(y)、体高(x_1)、体长(x_2)、胸围(x_3)、胸深(x_4)、胸宽(x_5)和管围(x_6)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随机森林建模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9,12月龄的体重与各体尺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9,12月龄体重回归模型分别为y=-20.047+0.260 x_2+0.189 x_3+0.385 x_4+0.331 x_6、y=-29.301+0.162 x_3+0.641 x_4+0.907 x_5+1.283 x_6和y=-35.387+0.207 x_1+0.949 x_4+0.896 x_5+1.318 x_6。随机森林建模分析发现3,9,12月龄对体重的贡献权重最高的体尺性状分别是胸深、胸宽和胸深。通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体尺性状与体重之间的复杂多变量因果关系。说明针对龙陵黄山羊母羊体重选育主要关注3月龄的胸深,9月龄的胸宽及12月龄的胸深指标。
2025年05期 No.713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心缘;陈丽霞;叶林特;武力;
一只雄性英国短毛猫,就诊前出现体温升高、打喷嚏、口腔溃疡、眼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疑似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感染。为了探究患猫感染的病原及其遗传进化特征和致病性,试验采集患猫的口鼻咽拭子样本,首先采用RT-PCR方法检测FCV核酸,然后接种F81细胞对病毒进行分离、培养与纯化,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对病毒进行鉴定,随后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分离毒株的遗传进化特征,最后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病料经RT-PCR检测为FCV核酸阳性,接种F81细胞24 h内细胞出现明显病变;在以鼠抗FCV单克隆抗体FCV1-43为一抗、山羊抗小鼠IgG H&L为二抗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接种病毒的细胞病变部分出现明显的绿色荧光信号,而正常细胞无绿色荧光信号存在;将分离的毒株命名为FS22-1。FS22-1分离株基因组全长为7 706 bp;与FCV各参考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在76.1%~80.4%之间,其中与GXNN06-20株的相似性最高(80.4%),与GD株的相似性最低(76.1%),与国内外5株疫苗株(F9、FCV 2024、F4、FCV-225、F65)均属于基因Ⅰ型,但相似性较低(在77.4%~78.9%之间);FS22-1分离株ORF2编码蛋白E区5′端和3′端高变区与国内常用疫苗株FCV-225之间存在大量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在B细胞表位存在8个氨基酸突变位点,但在E区中心区域(475~479 aa)的B细胞表位未发生位点突变;仅有2个氨基酸突变位点(448K/R、452E)符合强毒株特征(包括438V、440Q、448K/R、452E、455T、465S和492V)。感染FS22-1分离株的4只试验猫均出现体温升高、打喷嚏、眼鼻分泌物增多、短暂性跛行和口腔溃疡等与感染FCV经典毒株相同的临床症状,发病潜伏期为1~2 d,感染第5~7天为排毒高峰期,发病率为100%;其中有1只试验猫于攻毒后第11天死亡,其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肺泡壁间隔增厚,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渗出,细支气管内上皮细胞脱落以及红色血栓形成。说明患猫感染了FCV,该毒株与国内外5株疫苗株F9、FCV 2024、F4、FCV-225、F65亲缘关系较远,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2025年05期 No.713 109-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徐飞;温贵兰;孙芸;罗东还;赵静;
为了确定贵州省某乌骨鸡养殖场病鸡发生肿瘤性疾病的病原,试验首先采集病鸡的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组织样本,采用PCR/RT-PCR方法对禽肿瘤性疾病病原[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A、ALV-J、ALV-K]核酸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对病毒进行分离培养、ELISA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以鼠抗ALV p27多克隆抗体为一抗、Alexa Fluor标记山羊抗小鼠IgG为二抗),最后对分离株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样本仅ALV-J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而MDV、REV、ALV-A、ALV-K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分离株经ELISA检测呈ALV p27抗原阳性;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接种病毒液的DF-1细胞胞浆中出现红色荧光,而细胞对照无红色荧光,将分离株命名为GZ23ZY01J。GZ23ZY01J分离株gp85基因与ALV-J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5.2%~99.9%之间,其中与我国广西分离株GX14YYA1的相似性最高,为99.9%;与其他亚群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38.3%~41.6%之间。GZ23ZY01J分离株位于系统进化树J亚群所在大分支中。说明引起该养殖场乌骨鸡肿瘤性疾病的病原是ALV-J,分离株与广西分离株GX14YYA1高度同源。
2025年05期 No.713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撒瑞雪;赵敏;杨一明;贾晗铎;付玉;李银涛;张嗣玉;齐晋卫;刘建华;冉多良;加尔肯;
为了解马疱疹病毒1型EHV-1/China/YL2023株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导致肺炎的分子机制,试验将5周龄雌性叙利亚金黄地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感染组将EHV-1/China/YL2023株(1×10~(6.44) TCID_(50)/0.1 mL)以鼻内接种的方式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100μL/只),对照组滴入高糖DMEM,每天观察临床症状,第6天将所有试验鼠处死,解剖后观察肺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部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变化,并对肺脏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分析,随机选取转录组测序中表达量上调或下调的8个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感染EHV-1/China/YL2023株的叙利亚金黄地鼠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口部流涎、皮毛凌乱等临床症状。眼观肺部呈不同程度的“花斑状”,局部有坏死灶,水肿;肺泡壁增厚,肺脏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并有充血、出血。感染组3只叙利亚金黄地鼠的肺脏组织中均可检测出与目的基因大小相符的条带;感染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 1或P<0.01),证明EHV-1/China/YL2023株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肺炎模型成功建立。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有2 189个基因表达量上调,1 602个基因表达量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系统过程、免疫应答、防御反应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的通路包括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肌醇激酶受体的相互作用、抗原加工与提呈、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的基因有Ifit3、Isg15、Fcgr4、Lcp2、Fgr、Unc93b1(P<0.000 1或P<0.001),显著下调的基因有Scgb3a1、Bpifa1(P<0.000 1或P<0.001)。说明EHV-1/China/YL2023株可对肺脏组织产生严重损伤,导致炎性因子及参与病毒免疫与抵抗等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2025年05期 No.713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武永杰;黄双;马琳;刘腾飞;乔海莲;徐永平;
为了探讨孕酮对雌性家兔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试验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探究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在家兔十二指肠的分布情况,然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探究家兔十二指肠中PR与乙酰胆碱M3受体(muscarinic-3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3mAchR)、PR与肾上腺素β3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 β3AR)的共定位情况,最后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卵巢摘除组和4个孕酮处理组(5,10,15,20 mg/kg孕酮处理组),每组5只,卵巢摘除组摘除卵巢,7 d后对各组进行电极埋置,在电极埋置后第7,8,9天给5,10,15,20 mg/kg孕酮处理组分别按体重每天肌肉注射5,10,15,20 mg/kg孕酮,在最后一次注射后禁食12 h,对各组进行肌电活动监测。结果表明:家兔十二指肠腺细胞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存在较多PR,平滑肌细胞内也有PR分布,固有层小肠腺细胞中检测到少量PR,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中未检测到PR;在平滑肌细胞、十二指肠腺细胞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均可观察到M3mAchR与PR、β3AR与PR共存;与正常组相比,卵巢摘除组和5,15,20 mg/kg孕酮处理组十二指肠肌电活动减弱,10 mg/kg孕酮处理组肌电活动增强。说明PR在家兔十二指肠中广泛存在,且在平滑肌细胞、十二指肠腺细胞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与M3mAchR和β3AR共存;孕酮对家兔十二指肠肌电活动存在剂量相关的双向调节作用。
2025年05期 No.713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樊晓慧;王燕;张凌;马万鹏;阿斯也木亚森;佟盼盼;苏战强;
为了解新疆和田地区(A场)和喀什地区(B场)两个规模化养鸽场病死鸽沙门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和毒力,试验从A、B场中无菌采集病死鸽内脏(肝脏、脾脏、肾脏)组织共521份,采用常规方法对沙门菌进行分离与培养,并进行革兰氏染色与镜检、生化鉴定、PCR鉴定、血清型鉴定、耐药性分析、耐药基因检测、毒力基因检测,再选取携带毒力基因种类最多的分离菌株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两个养鸽场病死鸽内脏中共分离到16株沙门菌,总分离率为3.07%(16/521),其中A场分离率为2.53%(9/356),B场分离率为4.24%(7/165)。16株沙门菌在SS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 h均可见边缘半透明状、中心呈黑色的菌落,在HE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 h均可见边缘整齐、中心呈黑色的菌落,革兰氏染色与镜检均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均符合沙门菌特征;PCR鉴定结果均符合invA基因的预期大小(605 bp),分别命名为菌株1~16。16株沙门菌的鼠伤寒沙门菌TMP2和TMP3基因PCR扩增结果均为阳性,其他血清型基因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16株沙门菌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为100%;对青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在62.50%~87.50%之间;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啉、链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在6.25%~50.00%之间;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为0。16株沙门菌tetA基因的携带率为50.00%,bla_(CTX-M)基因的携带率为25.00%,bla_(CTX-M-2)基因的携带率为12.50%,tetG、aac、tetE基因的携带率均为6.25%,其他耐药基因携带率均为0。16株沙门菌spvR基因、sopB基因、prgH基因、lpfC基因、filmA基因、misL基因、spvB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62.50%、56.25%、31.25%、18.75%、18.75%、12.50%和6.25%,其他毒力基因携带率均为0。小鼠腹腔注射1×10~3,1×10~5,1×10~7,1×10~9,1×10~(11) cfu/mL菌液后均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并分别于3 d、3 d、4 d、7 d和7 d内全部死亡。攻毒后的小鼠心外膜局部轻度增厚,心肌细胞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肺泡壁增厚、血管坏死、血栓形成及出血;肝细胞片状坏死,静脉及肝窦淤血扩张;肾小管上皮坏死、水样变性及髓质间质淤血;脾脏内白髓和红髓坏死、淤血及少量粒细胞浸润。说明两个规模化养鸽场病死鸽存在沙门菌感染情况;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分离到的16株沙门菌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敏感,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2025年05期 No.713 15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钟华晨;郭晨阳;刘嘉琳;宋洁;张腾龙;张莹;白英;王丽芳;
为了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地区双峰骆驼驼乳营养成分及品质,试验采用国标法对阿拉善盟地区40批次双峰骆驼乳大罐奶乳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善双峰骆驼乳中乳脂率为4.66%,乳蛋白率3.90%,总固体含量为13.28%,非脂乳固体含量为9.01%,乳糖率为4.46%。阿拉善双峰骆驼乳包含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1.767%,其中亮氨酸含量最高(0.401%);9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量为2.072%,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0.772%)。17种氨基酸总量为3.839%,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总氨基酸(TAA)的20.11%;胱氨酸含量最低,仅占TAA的0.39%。长链脂肪酸含量远高于短链和中链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为30.30%和14.53%;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21.03%、2.53%和0.96%。双峰骆驼乳常量矿物质元素主要包含钾、钙、钠、磷,含量分别为1 349.88,1 072.60,536.79,494.15 ng/mL。微量矿物质元素含量主要有硒、锌和铁,含量分别为31.49,3.84,2.09 ng/mL。阿拉善双峰骆驼乳维生素B_1和B_2的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027,0.008μg/g;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10,1.30μg/g。说明阿拉善双峰骆驼乳营养价值较高。
2025年05期 No.713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